以后就看情況。能獨立工作就留下,不能適應,留下他也不要。
留下了,隨著技術熟練程度,做活快慢和質量,再慢慢重新調整工錢。
和別人談工錢這種事情,抗抗干不來,還得姚遠來做。
農村女人不會討價還價,翠霞和翠鳳覺得,就是一月給十塊錢,也比在農村強多了,就直接答應了。
姚遠當然不能像對待小慧一樣對待她們了。小慧和抗抗算是朋友關系,也是熟練工,根本用不著教啊。
姚遠也看好小慧,這丫頭出奇地聰明手巧,而且勤快,將來是有培養前途的。
把所有事都說好了,姚遠這才問人家的名字。
兩個女人都害羞,不好意思說話,還是小慧給姚遠介紹。
大的那個叫王翠霞,是姐姐,已經結婚,嫁到小慧她們鄰村去了。
小的這個叫王翠鳳,今年剛滿二十,還沒出嫁。但家里已經給說了娃娃親,原本今年是想結婚的,男方家里置辦不起結婚的家當來,翠鳳家里不愿意翠鳳過去受苦,婚事就耽擱下來。
小慧原本就是想叫翠鳳過來的,跟姚遠說不確定,就是因為翠鳳原本今年嫁人,不知道嫁了沒有?另外,嫁人了,就由不得自己,能不能出來,得婆家說了算,那就不確定了。
沒想到不但翠鳳來了,還把她姐姐也帶出來了。
翠霞家里和翠鳳婆家也差不到哪里去。有個小叔子也是說的娃娃親,也是沒錢置辦,女方家很不高興,打算悔婚。
一家人正愁的沒有辦法,翠鳳一說小慧來信這事兒,她還沒拿定主意,翠霞婆家倒先同意翠霞過來了。
能去城里掙錢,這種好事打著燈籠都難找,為啥不去呢?
所以,翠鳳實際上等于是陪著姐姐過來掙錢的。
所謂娃娃親,那時候在農村是十分普遍的。現在五十歲左右的農村人,十有**的親事,都是父母老早就給定好的。
自己找婆家的,恐怕只有劉巧兒一個吧?就算你自己找了,父母不同意,也是白扯,到最后還得被強行拆了。
這跟相互之間的家庭關系,姐姐妹妹給兄弟換親,等等一系列錯綜復雜的農村問題牽連著,說不清道不明,可不是戲里演的那般簡單,也不可能隨著新社會的到來而銷聲匿跡。
娃娃親的陋習,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還在農村里普遍存在著,不是因為農村人封建,而是因為農村人太窮了!
小慧把姐妹倆的情況都和姚遠詳細說了。
她們都是老實人家的孩子,和小慧是在一個村里長大,連著親的。
按農村的輩分論,小慧還得叫她們姑。而且,在農村的時候,她就得叫她們姑,直接叫名字,被長輩聽見了要挨罵。
就是在這里,小慧也得規規矩矩地,按照她們的排行,叫她們四姑、七姑。雖然她們還是好朋友,可規矩是不敢亂的。
姚遠從小慧這些介紹里,這才知道,原來小慧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