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不喝了,劉健不好強求,但他心里,的確有好多話想和姚遠說。
他覺得,自己找到知音了。
其實,只要自己需要,姚遠可以和任何一個人成為知己,這是他做培養干部鍛煉出來的能力,充分去掌握別人的心理,知道別人需要什么。
這種能力,需要經歷,需要豐富的做人經驗。
美美還年輕,閱歷不夠,在這方面,還差的很遠。
這也是姚遠所擔心的。有時候,他不得不親自出面,來給美美籠絡人心。
盡管劉健還想和姚遠說很多話,請教他好多問題,姚遠不想再談下去,他也就只得作罷。
最后,他問姚遠:“傻哥,你說我怎么才能提高我的說話水平呢?”
能意識到自己談話水平不足,這說明劉健在談業務的過程中用心了,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知道自己有不足而試圖改進,這就叫上進心。無論世界處在什么時代,有上進心的人總是難得。像劉健這樣,有上進心且有頭腦的人,就更難得。
可惜,美美還看不到這一點,一味和劉健斗心眼兒,這就欲速則不達,與用劉健的本意,南轅北轍了。
姚遠覺得,劉健這個人是可用的,就耐心回答他的問題說:“文化知識積淀,決定了一個人的談話水平和層次。多讀書,多了解世界。”
劉健就點頭說:“傻哥,你又說到我心里去了。上學的時候正趕上最亂的時候,就沒好好念書,我也是覺得自己讀書讀少了,好多東西不知道。”
姚遠聽他這么說,就只點了點頭,過一會兒才說:“人啊,處在什么環境,就會學什么環境。整天跟王強他們在一起,你的行事做派就接近他們。最好,還是少和他們來往,當然了,不來往,你也就不受影響了。”
劉健就看著姚遠,鄭重地點點頭,把杯子里剩下的酒喝光了。
這一年的夏天太熱,姜姨和孩子們受不了,都在屋里呆不住了。姚遠滿城騎了摩托車轉悠,想找到有賣電風扇的。
結果,和買電暖器一樣,他又失望了。都八十年代了,竟然沒有電風扇!
而這些東西,包括他做菜想用的味精雞精,動亂之前,商店里都是有賣的。
沒有不要緊,老子自己造!
那時候,廠里也賣垃圾。一些不用和廢棄的機電配件,在倉庫里積攢多了占地方,就通知生資公司的廢品回收站,到廠里來收購。
廢品回收站是公家的,和礦機公路邊上那個飯店的服務員劉姐一樣,也沒啥好的服務態度,廠里十遍八遍的打電話,都不一定肯來。
隨著周邊鄉企的增多,鄉企也需要一些這樣那樣的配件,卻在市場上買不到。
有人就看上了這個空子,主動去廠里收購這些不用的機電配件,把它們分類,再高價賣給鄉企。
久而久之,在市郊就形成了一個這樣的機電舊貨市場,從最大的機床到螺絲大小的小零件,都有賣的。
姚遠就騎摩托去那個機電舊貨市場,轉了一天,來回跑了好幾趟弄了一個小的三相電動機,又弄個大鐵圓盤,一根鋼管,還有兩塊鐵板回來。
然后,他讓美美去廠里給他借來小型兩項電焊機、手槍鉆和絲錐一類的工具,就在自家的院子里,頂酷暑,戰高溫地開始了他自造家用電風扇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