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難度越大,附加值越高。如果礦機有更大的能力,還可以做更復雜一些的產品,如挖掘機,裝載機一類,再復雜高科技一些,可以干盾構機,甚至將來有錢了,可以形成多個下屬企業,多干幾樣產品。
發展到這個地步,內部通過科學管理控制好質量和產量,外部形成一套科學的銷售和拓展體系,礦機也就活了,而且搞好了可以成為真正的大型現代化企業。
當年姚遠在礦機的時候,也是這個思路。
可惜,那時候早就進入了市場競爭時代,而礦機還沒有一樣過硬的高附加值產品,在和鄉企搶飯吃。
鄉企的生產成本遠遠低于礦機,財會制度也靈活許多,礦機那里能搶的過人家?基本是搖搖欲墜,在末路上掙扎了。
處在這樣一個極端不利的環境下,姚遠沒有泄氣,那時候年青啊,心里充滿的激情。
在他和一群年青干部努力下,在資金極度缺乏的環境里,參考國外相關設備,還是研發了自己的挖掘機和露天起重設備。
樣品組裝成功了,沒錢干,就得上報部里,申請資金。
審批成了麻煩事。
為這個,姚遠去過部里,天天等著管審批的處長接見。
按級別,處長和他同級。可人家是部里的處長,你一個礦機處級干部,連人家一個小辦事員都敢訓你,就別說處長了。
接連去了幾撥人,都沒有完成任務。姚遠去了,呆了一個星期,也是沒人搭理他。
后來,他就每天都提前一個小時去,人家辦公室門開了,他二話不說,進去就給人家拖地擦桌子。中午上班之前,他照此再來一遍。
一開始,處長不認識他,把他當了勤雜工。一個多月以后,一個偶爾的機會,處長問起他,才知道這是礦機來的干部。
處長就有些感動,審批很快就下來了,貸款也就很快到位了。
礦機之所以挺過了下崗時代,與姚遠弄來了這個審批,是有分不開的關系的。姚遠也因此被總廠看重,成為重點培養的干部。
可是,分廠制的弊端,讓礦機沒有了凝聚力,管理上各分廠自行其道,一片混亂。
歷盡千難萬苦研發出來的項目,分解成圖紙下發到分廠,分廠領導根本拿著不當回事,到處亂扔。
礦機因為這些帶有科技含量的產品,紅火了三年,也讓這個地區,成為全國文明的工程機械生產基地。
三年以后,周邊出現了大批用礦機的圖紙,生產礦機產品零件的小廠。雖然質量不高,可是便宜。
很快,整體組裝成套產品總成的工廠也出現了,價格比礦機的產品便宜三分之一。
如果在這個時候,礦機還有資金研發更高端的產品,或者建立一套完整的營銷拓展體系,真正把自己公司化,專業化,這些根本不具備研發能力,毫無正規化可言的小廠,是無法撼動礦機這棵大樹的。
三年的紅火,沒有積累下再次研發起飛的資金。分廠制養肥了一批人,礦機卻再次陷入了危機之中,再也不能自拔了。
眼看著因為自己和一群熱血青年干部,忘我工作,婚都不結而復蘇的工廠,再次陷入絕境,姚遠心里的痛,有幾個人可以理解啊!
他為什么要遠離礦機,為什么對這個地方如此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