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玲這樣想著,就為姚遠的雄心給震驚了。但她心里也奇怪,這種經營方式和理念,國內是從來沒有過的。只是最近一年,隨著國家漸漸允許外資進入國內,這才在南方少數大城里有了的。
可是,姚遠已經這樣經營兩年了。他是如何想到這種方式的呢?
三個女子在樓下聊到半夜,這才上樓去睡覺。
第二天,姚遠過來上班,看看太陽逐漸高了,外面暖和起來,就用摩托車帶著邵玲,去小慧那里看小慧。
小慧跟著張建軍的時候,那個凄慘勁兒,邵玲也是很同情她,不時會偷偷給她些東西,和小慧處的也不錯。
小慧現在,已經今非昔比了,服裝廠漸漸成了規模。
而村里不僅有服裝廠,還有采石場了。
王四福干了鄉書記以后,開拓了眼界。小慧經常去找他,就知道啥可以干,啥不可以干了。
她從美美的生產二部那里,買了破碎機和傳輸機,又請來了地質專家和爆破技術人員,讓自己兄弟出面,辦起了采石場,炸山開石頭,然后破碎成石子,或者雕鑿成石料,賣往山外。
小慧就這么著,把她小叔帶著全村人奮斗了二十多年,學大寨壘的那些梯田,都給炸平了。
有了石子,什么都好辦了。通往山外的那條小路,已經拓寬了,鋪上了碎石子。小慧想著開了春,就把碎石子路,變成真正的水泥馬路。
石子是兄弟采石場的,不用花錢,小慧只出錢買水泥就行了。剩下的,村里出人出力,這個是不在話下的。
而小慧,也不僅僅是服裝廠的老板,已經是村長了。
采石場辦起來以后,全村人就都有了活干。開山得用人,運石料同樣也得用人。另外,鑿石料、粉碎石子,都得用人。
村里好多人家,還貸款買了拖拉機,靠往山外拉石頭跑運輸掙錢,成了真正的萬元戶。
大家都靠小慧和她兄弟的廠子生活,小慧當村長,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當年小慧自己出錢給村里通電,大家還只知道電可以代替油燈。現在,大家知道電的好處了。沒有電,就沒有工廠和采石場,大家就沒有工作,就不能掙錢。
同樣,大家也知道路的重要性了。小慧讓人在村口的墻上,用白石灰把姚遠告訴她的那句話寫成了個大標語:要想富,先修路!
這回修路,不用動員,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碎石子路鋪好了,只用了半個月。
小慧的村子,已經成了山里遠近聞名的模范村,所有人都過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最次的,在山上開石頭運石頭,一月也能掙一百多塊,比工廠里的工人工資都高。
雖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可好日子終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