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慧正幫著她媽做飯,這時候就實在聽不下去了,沖這邊喊:“你們哥倆見面就吵架,有啥好吵?守著客人呢,就不知道收斂點兒?”
看來,小慧在這個家里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她喊這一嗓子,哥倆不吵了。
王四福就又嘿嘿兩聲,對姚遠說:“讓你這城里來的老板見笑了。”
從哥倆的吵架里,姚遠倒覺出了這一家人的可愛。
小慧爹就跟他一樣,是利己主義者,只算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她小叔卻有點像美美,心里裝著公家。
姚遠有時候就會想,要是把心里裝著公家的人,都弄來當干部的話,這個國家無論怎樣,都不會壞到哪里去的。
但兄弟倆卻都是善良的人。只有善良的人,和善良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像善良如小慧的下一代啊!
當下姚遠就笑笑說:“沒事兒,過日子,沒有鍋勺不碰鍋沿兒的,我們家也經常吵架,不信你問小慧。”
這城里來的老板,雖說穿戴挺好的,像大干部,可是說話挺隨和能說到人心里去。老哥倆就一起笑了。
姚遠就問小慧爹說:“大叔,剛才小叔讓我問您該咋辦,您就說說唄。”
王大福說:“你聽他的,他那是諷刺我呢,為我不借錢給他糟蹋!”
但小慧爹還是說了自己的看法。
他說:“這山上的梯田是學大寨那陣子修的,造老罪了!可是,大寨和咱們這里土壤墑情和地理位置都不一樣,連風俗都差著十萬八千里,你造這個東西,在大寨那里興許是好東西,在咱這里就不見得是好東西。
上頭號召因地制宜,啥叫因地制宜?就是這土地原來適合干啥你還叫它干啥!山上除了石頭沒別的,存不住水分,種上果樹苗,它能活啊?這叫違反自然規律,不叫因地制宜!
這石頭上面你能存住土啊?夏天幾場大雨下來,梯田里的土就都給沖個七七八八,還種莊稼,純粹白搭功夫,連種子錢你都收不回來!”
說到這里,就又沖他兄弟去了:“你說你個老四,你缺心眼子是咋的?年年帶著大家挖土填山,年年土再給沖下來,你這不是折騰大家嗎?”
王四福也是一臉為難說:“你以為我愿意干呢?上級讓干,你不干可得行啊?你看不見我那梯田里就半尺深是土嗎,不就為了糊弄上級檢查嗎?不服你來干,你還不如我會糊弄呢!”
姚遠就聽著笑了,看他們又要吵起來,就趕緊問:“那咱咋才能富裕啊?”
王四福就嘆口氣說:“這窮山溝里,跟富裕靠不上邊。我就想著啊,讓這全村一千來口子人都吃上飯,對得起大伙兒對我的信任,我就知足了!
咋吃上飯啊?我哥說的對,得真正因地制宜!”
小慧的小叔能在村里干這些年的支書,還是很有頭腦的。
他干支書,日思夜想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咋讓這一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吃上飯,就算不能都吃飽,吃個半飽也行啊。
小慧和她媽做好了飯,大家坐在堂屋里的飯桌上,喝著小慧家里自己釀的地瓜干酒,王四福借著酒勁,就把他自己心里的想法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