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副慘景,指望過去的城市領導者,從這破敗里看出美景,并且拍案決定保留,除非這人和姚遠一樣,是穿越回來的。
就是現在,姚遠去找馬副縣長,建議他保留這明清的街道,說將來一定會怎樣怎樣有發展前途,比建新式樓房要經濟效益好得多,估計馬副縣長也聽不進去,當真把他當做傻子。
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所謂明清古街,大多都是在原址上徹底拆除重建,并不見得與原來的建筑有一絲一毫能夠聯系到的東西。
如果知道了真相,你一定會有被愚弄了的感覺。
姚遠原來是打算,只在城里找間小一點的鋪子,先做裁縫鋪的,沒想到可以租到這么大的房子。
二百多平米的房子,做裁縫鋪就有些過大了,完全可以直接搞專賣店!
他腦子一發熱,就把自己心里計劃好的東西推翻了,要越過裁縫鋪這個初始發展階段,直接從專賣店做起。
可專賣店不賣別人的衣裳,再說也沒公家的服裝廠找他賣衣服,他就只能自己做了自己賣。
可他的衣服,不客氣說,都是走在時代前面的,銷路一直不錯。
如果把這些衣服拿到城里來賣,萬一買賣好,一天賣個十幾件,指望小慧她們仨人做,能供的上嗎?
但接著他就想,反正樓上還有個幾十平米的空間,他可以再多招幾個人,在樓上弄個小制衣作坊。
這樣樓上做衣裳,樓下就是專賣店,好管理不說,發展的會更快一些。
于是,他就改變了主意,要把小慧她們三個也搬過來,把樓上作為他的服裝加工點,樓下用來開店鋪。
媛媛還小,抗抗要照看她,脫不開身,店鋪也需要有人看著。
他本來是計劃讓小慧到城里來,當專職的營業員,讓抗抗在家看著翠霞姊妹做衣服。
現在,小慧她們可以直接搬過來在樓上住,再招幾個城里的待業青年過來,一個小制衣作坊就有了。
抗抗在樓下,先邊看媛媛邊賣衣裳。等媛媛斷了奶,再讓姜姨看著。那時候,搖搖就滿了三歲,可以去幼兒園了。
房子太破、太舊了,需要大修。有些地方要加固,有些地方得拆了舊的已經不能支撐重量的地方,重新壘墻,內部也要進行大修。
這個時代,一切都是國營的,沒有專門的國營修建隊對外營業,給私人使用,就是找專業的泥瓦匠人都找不到。
這個,姚遠也計劃好了。礦機修建科有倆退休的老工人,對古舊房屋的修建是內行。
古代建筑和現代建筑,在結構上有很大區別。不懂古代建筑,就算找到泥瓦匠人,他們不懂過去建筑的構造原理,也不敢隨意動工,怕萬一修不好不說,再動了不該動的地方,把這本來就要倒的房子給拆了。
那倆退休工人都六十多了,舊社會就是專門建造寺廟一類古建筑的,礦機成立以后才進工廠當了工人。這種人擱到現在,都是國寶級別的專家了。
姚遠就一天五塊錢,把這倆人給請來了。
在那時代,一天能掙五塊錢的,恐怕整個市里也找不到幾個。
那時候下井的煤礦工人工資是最高的,一月算上加班費,也就能掙七八十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