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個時代,國內的管理體制還十分原始,就如現代好多人說的那樣,是草莽時代,大家只要有辦法弄來別人沒有的東西,就可以發財,根本不存在經營模式這一說。
這個其實只是對眾多的普通民眾而言。其他領域,還是要講究的。就比如你看的可能是國產彩電,而有些人早就有進口的了,而且八三年就看平面直角遙控的了。而且有錄像機,甚至有個人的攝像機。
你聽著好像不可能,可是事實就是存在的。
冰箱哪一年走入百姓家里的?但七十年代就有人家里有冰箱,這個也是事實。
普通百姓不講究吃穿的時候,好多人已經十分講究了。這個,從七八十年代的一些懷舊照片里,完全可以找的到。
有些人穿戴已經十分時髦了,而大多數人還穿著滌卡中山裝,肥大的筒子褲。
特別是時光進入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整個十年,不只是貧富開始拉大的問題。
為什么有些人發財了,還是被人瞧不起,被稱作“土老帽兒”呢?因為你雖然有錢,是暴發戶,可你就是爆發,跟人家真正的那些主兒,在品質和素質上,見過的世面上,差的遠了。
扯遠了。
姚遠也沒打算隱瞞什么,既然廖景荃問起他的經營模式來,姚遠就都和他說了。
廖景荃竟然有些傻。為什么?姚遠說的這套東西,他竟然不懂!
還是廖程程在米國見多識廣,她知道這些東西。可是,米國也才開始有,姚遠沒去過米國,他是怎么知道這些經營機制,而且又有所創新,適應了國內環境。這可當真奇怪了。
無所不能的姚大傻就笑了,告訴廖程程說:“中國有句俗語,叫英雄所見略同。啊,只許米國人發明新辦法,就不許我們發明一個比他們還先進的辦法啊?”
廖程程就搖搖頭,有點發懵。在國內體制和環境下,發明出國外才剛剛有的東西,這個違反她的認知和常理。
姚遠心說,我違反你認知的東西還多著呢,你要是都知道了,能嚇死你!
廖景荃這時候就對姚遠刮目相看了。因為他知道,姚遠的這些經營模式,是有用的,也是有效的。他這個外甥,沒準兒是個商業人才。
接下來,他就有意無意地和姚遠聊他熟悉的外貿生意。
這下姚遠就坐蠟了,外貿他一竅不通啊。
但多年的培養干部當下來,如何回避自己的短板,對他來說,也不是難事。
避而不答,微笑不語,或者抓住一個他可以理解的問題,直接把話題給延伸到他精通的領域。
他運用各種手段,讓廖景荃始終弄不明白,他心里到底對這門生意有多少了解,也弄不明白他到底是精通故意不說呢,還是對他的看法有不同意見。
總之,他看不出姚遠是外行來。
這門功課,在姚遠做培養干部的時候,可是沒少下功夫。
搞工業,你不可能樣樣精通。為了在自己不懂的領域里,不讓別人小瞧,你就得練這么一套讓別人猜不透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