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路過河西最大的百貨商場,姚遠遠遠看見,從商場大門那里,跑出來一個人。
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蘇春榮。
蘇春榮穿的,正是抗抗加盟店特有的工作服。
啊,找她找不著,原來她藏在自己的加盟店里!
下午,去制衣設備公司聽完匯報,姚遠就對杜娟說:“你自己弄個車去找青青吧,我就不去了。”
杜娟看看他問:“你不是要順便視察生產車間嗎?”
姚遠說:“有點累,以后再去吧。我回家睡覺了。”
老板不去,杜娟也不敢說什么,只好自己找車,去青青那里拉土特產。拉回來,還得按著姚遠給的地址和名單,挨家挨戶地給人家送去。這一下午,一直到晚上,估計她是閑不住了。
待杜娟走了,姚遠就換了身普通衣裳,偷偷溜出去了。他是要去河西那家商場里找蘇春榮。
這一次,他怕蘇春榮發現他再跑了,沒敢直接進那家專賣店,而是在外圍轉悠了好久。沒看到蘇春榮在那里,這才假裝顧客進去。
按照這個加盟店的配置標準,店里應該是三個導購,可現在店里卻只有兩個女孩在忙活。
那個少了的導購,應該就是蘇春榮了。
姚遠已經是兩世為人了,兩世加起來的歲數都七十了,基本就是人精一個,想從倆導購嘴里打聽點事兒出來,也不是什么難事。
他怕蘇春榮突然回來看到他,這事兒還得速戰速決。
他觀察一會兒倆導購說話,就挑了最八婆的一個,讓她給拿那件才上架的新款式秋季裙裝來看看,并故意把自己鼓囊囊的錢包放在一邊。
那款秋季裙裝可是新款,價格不便宜。導購女孩看這人穿著普通,懷疑他要買的誠意。可看到他鼓囊囊的錢包,立馬就釋疑了,熱情地給他拿下來,介紹這款服裝的特點。
姚遠和女孩對付著,也不說買,也不說不買。對付半天,突然就問:“你們這兒不還有個叫小蘇的嗎,今天怎么沒見,上夜班?”
女孩就告訴他:“她請假了。”
姚遠就點點頭,又說關于那裙裝的事。說一會兒,突然就說:“我還是比較信任小蘇,要不,等她來了我再過來買吧。”
店里是有規定的,誰賣出去的服裝,就算入誰的績效工資中,每件衣服都有提成比例的。
姚遠拿的這件裙子可是高檔時裝,價格很貴,提成自然也就高。
剛才姚遠裝作要去付錢的樣子,故意拉開錢包拉鏈,讓女孩看到了他錢包里面成沓的鈔票。
女孩知道他有錢,應該是誠心要買這裙子。這時候見他忽然改了主意,要等著蘇春榮來,就急了問他:“師傅你和小蘇是啥關系啊?”
那時候,對人的稱謂,已經在悄悄改變了。過去是一概稱同志的,現在大家覺的這個名稱有點土氣了,但還沒進化到要稱先生。
因此,在那個時代,就進化出好多稱謂的替代品:師傅、老師、大哥,等等,且一個地域有一個地域的稱呼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