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時候,在寒冷的日子里,蘇春榮是不敢脫了衣服睡覺的。只脫了外套和外面的褲子,就穿著毛衣毛褲,或者棉衣棉褲睡覺。
這樣,第二天醒來,從被子里出來,就不會遭受那冰涼的衣服貼上皮膚,被冰的呲牙咧嘴的痛苦。
而今年冬天,由于自己收入的顯著提高,成為家里掙錢最多的人,她在家中的地位,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屋里有了爐子,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當然,她的工資和獎金,都是要上交給母親,再由母親來統一支配的,這是她地位提高的前提。
過去的大家庭,都跟蘇春榮家里差不多,大家在外面工作,掙回的工資,都要上交家長。
因為只有這樣,這些可憐的收入,才能夠被有效利用起來,一家人在衣食無憂之下,才能有更多的結余,來做更大的事情。比如,設法再買一套房子。
而這上交工資的慣例,對于現代的年輕人來說,恐怕已經是不可想象的了。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了,別說給父母上交工資,就是從此以后自給自足,不再問父母要錢,已經算是極大的孝順了。
蘇春榮起來的時候,母親已經為她下好了掛面,端到她屋里來了,照例是她自己享用一個完整的雞蛋。而別人,則是雞蛋打碎了在鍋里,得不到享用完整雞蛋的權力的。
母親把掛面放在她床邊的三抽桌上,回過身來說:“榮啊,趁熱吃,別等。天冷,一會兒面就涼了。”
蘇春榮就說她媽:“你不用給我端,過一會兒我自己去廚房盛就行。”
母親就“哼”一聲說:“不端,這雞蛋還指不定讓哪個不自覺的吃了呢!誰掙錢多誰就早上一個雞蛋,這是你爸定的規矩。可你不看著,就沒有一個自覺遵守的。”
蘇春榮就不說什么了。
原先家里父親掙錢最多,這雞蛋是父親的。可是,她現在比父親掙錢多了,父親竟然把這個權力主動讓出來,倒弄的蘇春榮很不得勁。
但父親也有父親的道理。這就是一種獎勵,一種激勵。窮人就得拼死掙錢,拼命攢錢,沒別的路好走。你沒錢,鄰里鄰居都瞧不上你。
八八年,街上早就有了賣早點的。油條、豆漿,還有火燒、包子。可是,窮人家又有幾家舍得出去買著吃呢?
后院凡凡她媽早上只是買豆漿、油條這種最便宜的早點,回來被鄰居碰上,還被當做笑料在鄰里間說了好多天。
凡凡她媽是真會享受啊,天天早上買油條、打豆漿,怪不得他們家月月光呢!凡凡她爸碰上這么個不過日子的女人,這輩子要窮到底了!
在那時候的鄰居眼里,買早點吃而自己不做,就是不過日子,敗家娘們兒的表現了。
母親放下那碗掛面,沒有要走的意思。站在那里,遲疑了一會兒,終于說:“榮啊,左邊院子你周嬸子昨天過來,說她妹妹家大小子,一米八的個兒,長的可精神呢,關鍵他們家條件好啊,就這一個獨苗,想給你說說。你說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