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和后廚的協調問題。
哪個桌點的菜,怎么和后廚溝通,這個弄不好就得亂套。
丁大海干一輩子廚師,這個門兒清,和蘇春榮把具體怎么操做一說,她也就明白了。
這一次,蘇春榮接受干店長時的教訓,不再自己胡琢磨辦法,知道尊著丁大海,完全按著他的意見辦。這樣,后廚和前臺之間就和諧多了。
這么大的一個餐館,后廚也不能只丁大海一個人,還有兩個二廚和兩個幫工,丁大海是廚師長,一樣是管著四個人。
開業這一天,還真來了不少人,大都是女的,都是趙小娥的朋友,看來她過去人際關系不錯。
按趙小娥的意思,開業前三天,菜都便宜,只收個成本費。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品嘗一下菜好不好吃,多拉幾個主顧。
一街上餐館不少,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但限于那時代的條件,像如意餐館這樣精裝修過的,如此干凈整潔的并不多。
這樣的餐館,就算只收成本,各種管理費用也不低,因此就算只收成本費,菜也不會過于便宜,一般老百姓還是吃不起。
但這一天,仍舊是顧客盈門,幾乎沒有空座。
丁大海的手藝,還真不是一般廚師的手藝。尤其是炒菜,在做本地菜的這些廚師里,他稱第二,還真沒有人敢稱第一。
據說,丁大海是趙小娥花重金從一家公家飯店里給挖來的,全城有名的本地菜廚師。
他過來了,好多吃他菜習慣了的老顧客也跟著過來了。雖然到了趙小娥這里,餐館裝修好了,菜價也上去不少,可還是有人奔著這位廚師的名號過來。
據丁大海自己吹牛,這城里正宗的本地菜,都是出自一些小飯館,成本不高,價格不貴,老百姓吃得起,那才叫手藝。
拿著多放油提香,弄一堆好東西,誰都會做。可做出來一盤菜得對少錢,老百姓吃的起嗎?那不叫本事。
就是普通的一個家常菜,炒個黃瓜,爆個蒜苗,燜個茄子,做出來味道就是香,這才叫手藝。
蘇春榮不懂丁大海說的這些東西,但有丁大海在,這餐館生意就十分紅火,四個服務員忙的滿頭是汗,還照顧不過來所有的顧客。她則盯著每一個桌顧客點的菜品,看著服務臺拿單子進廚房,核對單子,千萬別上錯了。還得給吃完的顧客結賬,有時有個零頭,小氣的顧客就不給了。
關于這個,趙小娥也有交代,有舍有得,零頭小于五就算了,留住顧客才是關鍵。
看來,這趙小娥過去還真做過買賣,知道好多訣竅,蘇春榮也跟她學了不少。
頭三天,由于只收成本費,菜價便宜,來吃的人還真不少,到飯點的時候,都得排隊等桌位。
蘇春榮累的腰酸背痛,瞪大了眼睛,開動腦子,總算沒出大錯。
過了這三天,顧客就沒有那么多了,她總算可以有點放松。
她是個善于動腦子的人。平時話不多,心眼兒都在心里。三天以來,總結了一些自己和服務員疏忽和錯誤的地方,漸漸加以改進,慢慢地,就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信心。
可是,眼看著加盟店該發工資的日子就到了。她不在那里干了,這月肯定沒有工資,拿不回錢回家,怎么跟父母交代呢?
離開加盟店,來餐館里工作,這事兒她一直沒好意思跟家里說。可來餐館干時間不長,離發錢的日子還遠,她總不能現在就跟人家趙小娥借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