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衛東的父母今年都過來過年了,這邊過年熱鬧啊,姜姨又熱情好客,盼著他們干脆就在這兒定居,守著兒子不走了呢,反正家里房子有的是,足夠住。
但兩個老人明白,遠來是客,常住難免南北方風俗不一樣,不是辦法,只是推托家里還有衛東的弟妹,需要回去照顧。
美美讓姜姨給說的,安分多了,再不敢守著蔣衛東父母吵蔣衛東,一家人看起來也就其樂融融了。
大家在院子里放完了焰火鞭炮,到北邊的樓下客廳里,邊喝酒守夜,邊看聯歡晚會。
姚遠弄了個四十吋的大彩電,放在樓下客廳里,跟看小電影差不多了。
這一年,最好看的節目,恐怕就是趙麗蓉老太太的《英雄母親的一天》了。濃郁的地方口音,幽默機智的應對,把一個弄虛作假習慣了的電視臺記者,給襯托的無處遁形。
而姚遠覺得,那個《招聘》的小品,卻真真實實反應了當今這個年代的現實。
那小品說的是某公司為了應付業務單位,專去招聘能喝酒的。結果這些酒鬼笑話百出,反而把買賣給搞砸了。
辛辣的諷刺,可以引起人們深刻的反思。而那個可以創作許多深刻作品的時代,恐怕也隨著這除夕的鞭炮聲,一去不復返了。
這是富人們家里的除夕。
像蘇春榮這樣的窮人家里,春節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天黑之后,四合院里同樣是鞭炮聲不斷,卻沒有張燈結彩。孩子們在院子里跑來跑去,不斷尖叫嬉鬧。
屋里,除夕宴早已結束,父親在中間堂屋里,坐在椅子上抽著煙,看著黑白電視。
那電視上伸出一根長長的鍍鉻天線,電視上雪花點越來越多,父親就伸出手去,扶扶那根天線,這樣雪花點就少一些。
看著電視的圖像清楚些了,他把手縮回去。沒一會兒工夫,雪花點又來了。他只好再伸出手去扶著。
堂屋田地上,母親則和媳婦、蘇春榮三個人一起圍坐在小方桌跟前。小方桌上放了面板,大家趕包子皮包明天一天要吃的餃子。
母親看父親老去扶天線,忍不住就說:“你割二兩肉掛天線上好不好,燥人不燥人啊?離春晚開始還早呢!”
媳婦就讓婆婆一句話給逗樂了,抿著嘴想笑還不敢笑。
蘇春榮倒沒在意這些。她對這位嫂子和哥哥,都多少的有些成見。
自己現在掙的多了,平時可以給侄子買些好吃的,過年還能給侄子個包了幾塊錢的紅包,哥嫂才對她好起來。
原先自己窮,上學沒錢的時候,嫂子對自己愛理不搭的,就好像自己不該出現在這個家里,占了他們的資源一般。
哥哥原來人不錯,自娶了這位嫂子,也變得勢力起來,對她也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