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眼里就有了淚,好久說:“哥,你給我的幸福,別人給不了。我已經沒法接受別人了。”
姚遠就嘆口氣,不再說話。
吃完了飯,姚遠果真就按照杜娟說的,去買了許多老年人喜歡的東西,開車和杜娟去了養老院。
到養老院的時候,已經下午四點多了,看望了老人,把東西放下,又單獨和劉二趕去說會子話。
他們從養老院出來,天已經黑了。
那個時代,還不像現在這樣,除夕夜街上的商店能營業到很晚。基本是過了上午,下午就都關門了。
姚遠坐在駕駛位上,看看身邊的杜娟說:“不在這里吃飯,街上也沒賣東西的,咱們今晚怎么吃啊?”
杜娟就伸手去車后座那里,拿出一個大塑料袋來,在姚遠眼前晃晃說:“你去看你干爹的時候,我去養老院食堂拿了餃子餡和餃子皮,咱們回家自己包著吃!”
說罷就沖姚遠笑,一臉的得意。
姚遠就問:“你會包餃子啊?”
杜娟說:“不會。可是你會呀,我可以跟著你學,很快就會了。”
姚遠就點點頭,這丫頭聰明,一教就會。
他突然就想起一件事來問:“誰是我干爹啊?”
杜娟說:“劉大爺啊,劉大爺一直就在養老院里吹,說你是他干兒子,你不承認啊?”
姚遠想想說:“他那不是吹,他就是我干爹。只是,我和他都倔。他越說我是他干兒子我越不承認。其實,在心里,他和我爹也差不多。”
接著就說,“每年我都和他一塊過完除夕,吃了飯再走。今年讓你鬧的,飯都沒陪他吃!”
杜娟就嘿嘿地笑:“你這叫見色輕友。啊,不是,是見色輕爹!”
姚遠也不和她計較,微微一笑,啟動了面包車,兩個人回家。
這時候,城里的鞭炮聲已經響成一片了。
過年了,姚遠就都讓保安回家,不用值班了。傳統中國人最重視的,就是新年的團聚。九十年代的中國,思想雖然比現在開放的多,但中國人傳統的觀念,比現在也濃厚的多。那時候,除了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還很少有過洋節的,特別是在這三線城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洋節。
保安不值班了,姚遠和杜娟回來,就得自己開門,停好了車再自己鎖門。
杜娟果然就很容易學會了包水餃。看著姚遠包了幾個,然后就自己動手,包到第三個,就徹底領悟了姚遠教的要領。再往后,包出來倒比姚遠包的好看了。
這包餃子,一個是包子皮里面得多容納餃子餡,這樣才好吃。餡兒少了就跟吃面疙瘩一樣了。
另一個,就是要把褶捏好,要不然下到鍋里,褶開了,就變片湯了。
杜娟明白了這個道理,女人手總是要巧過男人,她很快也就干的比姚遠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