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閣樓的問題讓他猶豫,若要建造閣樓,墻面需開孔,但何雨柱權衡后決定放棄,因為開孔會帶來諸多問題。
他并不急于要孩子,如果婚后有了孩子,那么在風起之時,他可能最大的孩子已去當知青。
而且文麗還小。
他打算先把文麗的性格改變,然后再考慮生育,這樣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同時也能度過三年的大災難。
他認為自家人口少且生活條件較好才是常態。
何雨柱早早就有了主意。
“好吧,就這樣吧,您直接報個價吧!”何雨柱點頭道,“另外,我想刷半面墻壁的油漆,您覺得可行嗎?”
“油漆的價格可不便宜,還有外面的窗戶和門要不要刷呢?”趙隊長指著游廊和門窗詢問。
何雨柱想了想:“外面就不刷了,否則這里看起來太新,不太好。
“嗯,我明白了,現在筒子樓里都只刷半面墻漆,全白墻容易臟。
“趙隊長接著說:“行,我明天給你報價。
工程量不算大,但何雨柱的要求卻很多,一般家庭幾天就能完成,但何雨柱這里至少需要二十天。
易中海看到何雨柱忙活,心里暗自琢磨,何雨柱已經二十歲了。
然而,近兩年他們之間互動不多,易中海深知何雨柱作為備胎不可靠。
因此,他沒有多言,與其浪費時間,不如專心關注賈東旭,提升他的技術,以便將來養老時有個依靠。
賈東旭確實讓他驕傲,現在已經是一名熟練的鉗工,如果能進一步培養成八級鉗工,易中海的晚年生活將會更寬裕。
秦淮茹也是個賢內助,家務全由她操持,將來一定能好好照顧自己。
此外,何大清寄來的錢都在易中海這里,當初何大清擔心何雨柱的性格,拒絕了他的錢,所以轉而寄給了易中海,這也是他的一個策略。
閻埠貴最近心情不錯,何雨柱搬去與閻家兄弟同住,每天晚上都會帶兩份飯菜回閻家,還送了不少白面,這讓閻家的伙食水準有所提升。
直到周日,何雨柱上午忙于做席,中午來不及回家換衣服,直接騎車前往文麗家。
他在無人的地方,從空間取出食材和調料,然后繼續前行。
文麗的姐姐和姐夫一家、二姐和姐夫一家都聚在一起,場面十分熱鬧,大家共享了一頓豐盛的飯菜,對何雨柱贊不絕口。
夜晚,文麗送何雨柱出門,她說道:“文麗,家里現在正在裝修,大概還有十多天就能完工,等油漆味散去,我們就能夠搬進去了。
“你跟我說這些干什么?”文麗臉頰微紅。
“作為未來的女主人,你覺得如何布置家具不是應該發表點意見嗎?”何雨柱笑道。
文麗聞言心動了:“到時候再說吧!”
好在票據時代的嚴格規定還未到來,直到三年后的災難時期,才真正實行票據制度,正式步入那個時代。
何雨柱直接買了一臺吊扇安裝在客廳里,接著便是家具問題。
等到所有工程結束時,已經是五月,他敞開門窗通風透氣。
何雨水的房子更為精簡,省去了閣樓,直接多開了兩扇窗戶,并增設了一個通風口,讓煤爐的煙塵可以直接排出。
由于房間小,一個煤爐子在冬天就能提供足夠的熱量,增加窗戶是為了更好地采光,同時安裝了小吊扇并接入了電表。
因為電器增多,何雨柱干脆單獨安裝了一個電表,但水費無法避免,還是使用中庭的公共設施。
在正房和耳房的夾角處,搭建了一個簡易棚子,那里是新安裝的灶臺,不會影響房子正面的采光。
“哇,這真棒!”白天,閑暇的婦女們紛紛前來參觀,紛紛探頭查看內部格局。
“確實不錯!”一位大媽點頭贊同,“這樣一來就有兩室一廳了,人口多的家庭可以參考一下。
賈張氏羨慕不已,自家只有城市戶口,每月需購買高價糧食,但她兒子很爭氣,已經成為了一名鉗工。
“說得對,之前沒想過這個,不過不知道得花多少錢呢?”賈張氏說:“我兒子才當上鉗工,家里可能不夠這筆開銷啊!”
另一位大媽精于計算,建議道:“別刷油漆了,那油漆可貴得很,地面也不用收拾,簡單隔斷幾個房間用不了多少錢。
賈張氏不樂意:“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好,否則不如不做!”
“晚上讓咱們家東旭過來看看!”何雨柱的房子如今成了院子的焦點,尤其是隔斷后,房間數量增多,對于人口較少的家庭,一面隔斷就足夠了。
然而,人口眾多的家庭呢?他們這個院子過去規格較高,空間較大,許多家庭都能隔出三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