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結合,我們就有了新思路。
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布局,面積可能就不夠用了。
“因此,我們打算以現代建筑為基調,融入蘇式園林的微妙光影元素,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行,有想法就好。
設計方面是關鍵,建筑嘛,錢到位了自然有人來做,速度也能保證。
“何雨柱對于后世的特色設計有些心得。
設計團隊住在酒店里,包下一個會議室作為臨時辦公室,所有的費用都由何雨柱承擔。
很快,他們就有了初步構思:由于場地有限,不能直接采用蘇式建筑,但要保留其簡潔、輕盈和隱藏的特點。
圍墻以白色墻面和灰色瓦片圍繞,根據土地面積劃分;圍墻外的植被同樣重要,需與圍墻相協調,共同構成景觀。
主體建筑是一棟主樓,地下設計兩層,底層設下沉式庭院,大量落地窗是其特色。
除了結構部分,其他部分采用落地窗,既增加了采光,又因圍墻和植被的遮擋,保證了私密性,不必擔心透明窗戶泄露隱私。
主樓高度適宜,高于前方植被,頂層和露臺可作為觀景點,而主樓則位于內部。
從大門到主樓之間,設計了多個微觀景觀,一步一景,彎曲蜿蜒。
有假山、涼亭、水池等元素,還有功能性建筑供日常使用。
主樓房間眾多,足夠家人居住,但還需兼顧接待客人。
畢竟主樓功能齊全,但家人的空間要求隱私。
與訪客區分開,這是古建筑的傳統,何雨柱希望保留這一理念。
現代社會,土地資源緊張,尤其在城市里,而蘇式園林占地不小,要在港島復制并非易事。
何雨柱雖然有能力做到,但他并不覺得有必要,難道真的要搬到蘇州或杭州去嗎?那邊的氣候對他們并不適應,內地南方和港島的氣候差異明顯,港島冬天溫度在十度以上,沒有濕冷的感覺。
這就是何雨柱突然決定在港島購置房產的原因,他曾想過搬到海邊,但考慮到何文承一家還在京城。
如今何大清年事已高,京城的冬季對他是個挑戰。
等港島分公司的大樓落成,秋天就可以過來工作。
何雨柱無法兼顧何文承的感受,畢竟先要照顧老人。
此外,他也關心下一代,那邊的空氣質量日益惡化。
在設計階段,何雨柱也積極參與,偶爾提出創新點子,由設計院的專業人士進一步完善。
首先,他們制作了一個模型,這個方法很有成效,可以直接觀察設計效果。
模型做得較大,便于拆解,以便仔細審視每個部分。
關于家具,何雨柱建議設計一些既不過于復古又能兼顧舒適度的款式。
設計這套別墅耗時頗多,還需顧及港島的建筑法規,歷時兩個月才最終完成,畢竟規模相對較小。
接下來要考慮施工工藝和材料選擇。
主體結構選用優質材料相對容易,但布景和裝修則涉及眾多材質。
何雨柱堅持使用環保材料,盡管目前市場上尚需進口,但港島作為國際大都市,各類材料供應商應有盡有。
港島的設計團隊對這些細節了如指掌,他們對何雨柱的新穎設計理念感到驚奇,模型展示后更是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