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最后問起他是否熱愛烹飪。"是的,我喜歡,因為那不僅關乎口味,更是生活品質的體現。”
何雨柱微笑回應。
"我很喜歡這樣做。
如果在家里,每天我都會負責準備三餐,這個習慣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何雨柱說道:"正因為這里競爭更激烈,所以我必須來監督。
當前幾個項目獲得成功后,我就不用常來這了。"
"自然,對于這里的集團,我不可能一直全權擁有,這在金融大國并不現實。"
"隨著集團壯大、估值上升,我會慢慢讓子公司公開上市,那時我的持股比例會持續減少。"
主持人進一步發問:"那國內的百味集團也會上市嗎?"
"不會的!"何雨柱搖搖頭答道:"百味集團的定位不同,我們必須確保食品安全。
在這方面,我們投入巨大。
一旦上市讓資本介入,他們可能會為了盈利犧牲嚴格的檢查和保障。"
"我絕不會為追求利潤,放棄安全,也不會因之而降低口感。
如今,我對資本有更深的理解。"
主持人眨了眨眼,朝導演方向看了一眼,見導演點頭示意,再次提問:"這么說,您不認為自己是資本家?"
"可以說也是說不是!確實,現在我在控制物資資源,但我始終按國家政策前行,屬于率先致富的一部分。"
"在這個階段,關鍵是您是否希望帶大家一起富有。"
"資本家不容許他人同富,但這個目標確實難實現,畢竟總不可能把自身資金都分給別人吧?"
"根據發展階段,生產力不足時,難以實現公平。
現在處于初期,因此我選擇將利潤三分之一用于工人分配。"
"早在百味集團成立前,我就已為工人們提供最高工資及最好的福利,直到今天依舊如此。"
(
主持人輕輕點頭,并說道:"聽說何師傅食品廠的待遇不錯,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些管理人員的月工資就能達到數萬元呢?"
"沒錯,那個時代的確缺乏人才!大學生很少會選營企業,技術和專業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我能找的只是退職人員。"
"我的首任廠長就是一名退休員工,精通各類化驗技術,給予高薪正是出于他們的專業價值。"
"現在稍好些,招聘上不再艱難,并且技術人員多了,工人們的收入差距也沒當初那樣大。"
"理解,當年確實人才匱乏,而現在雖還短缺,但民營企業也有了招聘大學生的可能。"主持人點點頭,附議道:"這樣說,三分之一利潤給工人分配了,剩下呢?"
"剩余三分之一利潤用于集團運作,如集團發展和研發都需要經費支持。"
"剩下的就我和合作伙伴,按股份比例分。"
主持人再次確認:"所以您的意思是,您自認為并非典型意義上的資本家?"
"本質上有所區別,我的重點還是公司的效益。
企業要想成長,你們看看集團的產品多久沒提價就知道了。"何雨柱笑道:“《資本論》看過吧?仔細對比下。"
"我一直堅信緊跟國家政策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