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圈內,如今她幾乎見不到其他藝人,直到她注意到一個人:這個人收購了亞視,動作頻頻,且亞視仍有旗下藝人。
因此,國際章想到了一個策略——她無需親自尋找幫手,而是以演員身份出現在亞視進行談判,畢竟她是國際明星,不能放過任何可能。
既然她來到亞視,電視臺怎能忽視,身為亞視老板的何雨柱會不見嗎?想到此,她讓經紀人首先去探個虛實,表面上要客客氣氣,盡量在條件和待遇上下功夫,以引出何雨柱。
她這個計劃看似不錯,一接觸就被轉達到了何雨柱那里。
畢竟章子怡名聲在外。
但第二天,亞視就回復經紀人,表示不能接納她,原因是有條件的項目不足。
這讓國際章感到意外和失落,為何會直接拒接?
她難以接受這個結果,覺得自己不可能沒人青睞。
于是直接前往何家求見,以簽訂協議為由掩飾身份,企圖突破防線。
然而,大門緊閉,毫無進展……
"這又是哪位來找茬?"婁曉娥正在何家跟何雨柱商量亞視傳媒的發展計劃,"哎呀,你說這個人我不陌生啊,聽說挺有魅力的樣子,是不是?"
何雨柱挑起眉梢,無奈地說:"她已經在好萊塢如魚得水,突然跑來找門路進亞視,這是在鬧哪出嘛?"
"我覺得沒那么簡單。
我們還是別給她機會,不見為宜。"
"誰知道遇見她會生出什么樣的麻煩!"
"這群人,對自己的地盤都沒搞清楚就想出去碰運氣,真是瘋了吧?"
"非要把眼光瞄準美元市場,可好賺不是明擺著人人都想撈嗎?"
"自命清高,只認定龍哥有前途能撈錢。”
婁曉娥贊同地點點頭,隨后問道:"那些執導的作品中,也有一些賺的吧?"
"那只是為了賺錢嗎?"何雨柱輕蔑地答道:"通過拍文藝片,試圖贏得幾大國際電影節的大獎,然后高價出售電影版權,這是常見的方式,并非什么新鮮事。"
"但他們拍攝的作品都是為了討好評審團,我可不覺得他們會有多出彩。"
"來這里不就是為了要在好萊塢發展嗎?"婁曉娥對此并不理解,"為什么要來找你幫忙?"
"需要影響力呀!"何雨柱笑道,"她在好萊塢擁有哪些能利用的資源呢?"
婁曉娥帶著疑惑的口吻問:“那你為何不在國內建立自己的影視公司呢?”
"憑你的眼光,國內應該也能大賺一把,不是嗎?"何雨柱深深地嘆了口氣,接著說:“只是,在國內我太強大了,萬一一炮走紅,搞不好會引發矚目,可能會被定義為獨角獸。”
"但這在中國還不被完全接納。
相反,在好萊塢,我可以以中小型企業的身份和大公司抗衡。"
"別看我現在每一部影片似乎都有盈利,但實際上發行公司也需要購買一些小型影片投入影院放映,其中有些可能會虧本,但我視之為微不足道。"
看似只有發行渠道重要,但這每個渠道都需要呵護,且各國的法律法規也各不相同。
好萊塢得益于支持,所以在全球普遍不會有太多障礙,但上映需求依然嚴峻,像是一年需至少在北美發行十四部作品,現在多是以巨幕影院形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