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盡快行動吧!”
主管提出,顯然大家都迫不及待。
午餐很快就結束了,眾人乘坐早就等候的大巴,浩浩蕩蕩前往經濟技術開發區,媒體記者未能參與,因為其中一些信息涉及到保密事宜。
電視臺的采訪團隊則同行了全程。
抵達工廠后,何昌盛不需額外防護服,親自帶領他們參觀無塵生產線,一路走過不同的車間。
最終他們到達實驗室,親眼見證納米級芯片的現場測試驗證過程。
任總的眼睛因這項新技術熠熠生輝,因為這意味著工廠還能根據需求定制各類芯片設計。
在實驗室里,何昌盛引領科技部門主管走向另一間房間——為了量子芯片而去……
“瞧,就是這款量子芯片,它真的很出色,一眼就能看出與眾不同。”
看到這個珍貴產品時,那位主管立即發現了其中獨特之處。
何昌盛證實道:“沒錯,這是我們的量子芯片。
我知道國家正在開發定位衛星。
有它后,我們可以直接應用于量子衛星,精度提升,信息保密也無需擔心。”
"好的,我會立即返回,馬上派人員過來進行驗證。
這事我們需要你們配合,因為盡管我們正在研究這項技術,但它離實際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負責人說道:“在實際運用上,你們的支持依然是必要的。”
“沒問題!”
何昌盛毫不猶豫地應允。
參觀活動快速結束了,接下來是與各制造商進行芯片采購的談判。
相比外包生產,他們的產品價格便宜,且在同級別納米級情況下,碳基芯片性能更為優秀。
因此,自然會選擇購買這里的產品。
但他們在處理現有訂單后才能實現。
最關鍵在于何氏科技公司能否達到產能,何昌盛自信滿滿地說出,其芯片產量完全能滿足全國需求,無需顧慮產量不足。
他們采用的是16英寸的碳基晶圓,每日產能已超過百萬片,因此產量完全不成問題,特別是設計問題最為關鍵——根據不同的需求定制化設計,這個過程耗費時間最長。
不過還好,大家手頭還有一定庫存量,消化掉這部分庫存需些時日,這使得大家有足夠的時間應對設計任務。
簽訂的合同都是針對芯片設計的!
晚上新聞發布中,《何氏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焦點,全程播報達三分多鐘,其中展示了何昌盛演講的部分場景。
可以說,這是國家明確的支持信號,因為芯片技術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驗證團隊也已召集完畢,他們將在明早出發,團隊由國內半導體和量子領域的頂尖專家組成,院士級別人物不在少數。
量子芯片的誕生對他們來說雖然突然,但這無疑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研發投入,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技術飛躍。
在衛星、導航、通信等領域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能極大地提升我國的整體實力。
先前,國防方面就大規模采購了何氏科技有限公司的鋰電池,如今芯片也必將會被列入采購清單,但性能與應用的評估不可或缺,雖然他們研究過但還未實現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