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搬煤自然是閻解成的本份職責所在。
不過,這里卻有些難題,因為他們缺乏適當的搬運設備。
"愛國哥,我的扁擔還有煤簍沒帶在身旁。"閻解成小心翼翼地說著,
看到李愛國盯著自己的眼神后,不禁后退了一步,并緊握雙臂抱于胸前。
"難道愛國哥是想要我直接徒手抱這些煤嗎?"
原初,李愛國想的大概是用頭頂上,但經過閻解成本人的建議,他眼前一亮。
閻解成穿著的工作服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十分堅固耐磨。假如能夠將衣服的袖口綁緊成為類似布口袋的樣子。
李愛國看著閻解成說:"閻解成呀,在這次的困境面前,如果你是作為機務段的一分子,你是否愿意付出努力去克服這個障礙,展現自己的價值?"
"付出點力氣我不怕,只是得說清楚啊,就這身工作服是爸爸給的,磨壞了,他肯定得訓斥我。"
"不用擔心這個。若真是如此損壞,我自會向上級提出,為你添置一件新制服。"
聽到這種說法,閻解成的眼睛突然睜得大大的。
"真的能那樣做嗎?"
李愛國反問他:"我還敢騙你不成?"
得到肯定的答復,閻解成終于決定行動,毫不猶豫地解開制服的鈕扣,把袖管挽起來綁扎緊。進入裝載殘存煤炭的貨車中,把最后一縷殘留的煤塊搬出,并利用綁好的衣服充當了一個簡易搬運籃的功能,高效而實用的搬運了大部分剩余的煤炭。
雖然最后所剩的煤確實不是很多,但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這些資源被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起來。
電扇葉片的速度漸漸慢了下來,眼看電量只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王明華決定,只要確保風罩不熄火就行。
隨后,工人王師傅明白了一個道理,若是爐體停止工作,再次啟動并不易,按照王明華的指示,會時不時添加一鏟煤炭。
很快就看到風扇速度接近靜止,猶如車輛怠速一般平緩。
周明山掏出一盒煙,用顫抖的手輕輕點燃,深吸幾口氣:"師傅,現在的狀況我們應當怎么辦?"
如他的設想,現在最好的辦法可能是派人沿著電線前進幾公里,在城門鎮與發電站聯絡,并要求發電站派出一臺備用發動機車。
這樣下來,這幾位工程師和發電機操作員將在發電站聲名顯赫起來。
援助他人的同時也使自己落得在路途間滯留的尷尬局面,這讓人們顏面無存,尤其在這社會中。
這個時期的大眾多具一種執著精神,寧可忍受辛勞也不愿服軟。
對此,王明華自然不敢在此環節出現錯誤,手握時刻表,皺著眉說:"老周,我回憶一下城門鎮旁邊有一個小廠子,為什么時時刻刻的記錄表上沒標示?
"的確有一個小型廠子存在,并無正式名稱,主要用于煤碳轉換使用,有時候也可以為過往的列車補充煤炭。
這個記錄表用于客運領域并未包含其信息。"
王明華對這份記錄表印象深刻。
如果不是過去幾年沿鐵路線工作的緣故,可能就不會注意到這個小型廠子的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