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個從小在手工藝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比起其他普通市民家庭,生活條件較為寬裕,有著良好的膳食條件與成長環境。
"你好,你是陳同志嗎?"李愛國恍然意識到,原來劉大娘與閻埠貴費口舌說了許久的話語中,并未曾吐露這名女子的真實姓名。
接著道,“你是李愛國同志呢。”
陳雪茹站起身時,李愛國察覺她的身高幾乎達到一米六五,在女子中間已算身材高挑。
“我是陳雪茹。”她輕輕地取下布制口罩。
潤潤的聲音傳出來。不過,李愛國的第一感受竟是驚嘆。眼前的這個女性,竟不像是劇集《正陽門下小女人》中那個擁有緞布店老板娘頭銜的陳雪茹。如今時間跨度達上十幾年后,她仍然是年輕少女的形象。相比原著,陳雪茹的韻味更少了些深沉成熟的味道,反而增添了一份少女式的純真與輕快。
原著里的描繪是:美麗端莊,針線技藝精湛,又擅長商海操舵,本有廣闊的未來發展前景。不幸命運多舛,家庭變遷使她不得不出閣侯家三公子身旁,進而走上了一條悲哀人生路。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這個女性是否適合作為他的伴侶?
注意到李愛國的表情不對勁,陳雪茹感到一絲悲傷失落。纖細且膚色如雪的手臂緊緊捏住衣擺邊緣,“莫非你不滿意于我?”
難道自己不是美麗動人?難道自己條件差強人意?
這種情緒是如何形成的?
“不是那樣的,兩人確立關系之前需要共同磨合適應期,以便判斷二人之間是否適合彼此。”
李愛國此時想明白了這一點,認為若能讓這女性更加‘潤澤溫順’的話,應當嘗試多做溝通了解一番。可能更適合他呢?畢竟在這個世界中,能入得廚庭宴席、下地烹飪的美麗女子并不多見。什么說法呢?被他人斥責迷人魂魄?正是這樣,說得好極了。請繼續指教。
陳雪茹微微放松呼吸,對她的好感又增了幾分,回想以前,大多數男士見面便顯急切與熱情,而真正的相親應保持一種慎重和理智。
“你說得很對,我也對于你們火車駕駛者的工作充滿興趣呢。”李愛國解釋道。
“哦,火車司機嘛,主要就是開車在路上跑罷了。”見對方準備就座,陳雪茹便從袋內掏出一方絲帕,欲為其平整坐席。此篇章暫時未完,讀者朋友可以繼續翻至下一頁進行閱讀體驗!被攔下的瞬間:“陳雪茹同志,咱們身為駕駛列車的人員,乃勞動者,勞動人民的身份,并不需要過多強調形式禮數。”
如同陳雪茹這樣來自手工產業的女性,在解放前往往接受著高質量的教育。其中不乏一些,被教養成具有資本主義大「資產」的生活習慣。
在了解到這一點后,李愛國覺得有必要提前給陳雪茹打好心理防備。
以防在雙方有了深入的情感后,因彼此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引發分歧或沖突。
“這是正常的嘛,我們家庭出身同樣以勞動人民為主。”
陳雪茹雙眼像月牙似的瞇起,“以前我們的家庭為地主的姨太太們制作衣裳,父親經常要加班到深夜,處理他的日常事項,那部分工作是我母親負責照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