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之前劉二峰隱藏圖紙的位置,嘴角微動,遞給眾人。
李愛國戴上白線手套先做了初步的保護措施,隨后將它仔細查看,走到窗旁借日光進一步確認。
這枚看似破碎不堪的棋子形狀奇特,大小與一枚完整的棋子相差五分之一。
雖然表面看似破碎是因為人為用銳利工具割斷的緣故,
但是邊緣線條卻不圓整,顯示出可以作為秘密信令或者認證的用途。
若能對準邊沿,便能斷言他人之名。
牛部長察覺到李愛國面容漸顯嚴峻,走近詢問道:“愛國同志,有何洞察?”
李愛國以手中的棋子掂量一番,輕緩地闡述:“曾有一名身處特工領域的同志提及此法。
在解放之初,為確保物資及款項安全南運,
吾輩派遣使者于預設之路徑,各人身帶一片破損的棋子。
破損之棋作為辨識身份之證明。
每傳送一次物資,收一份信息,即可收回一方破損的棋片。
沿道傳遞直至抵達目的地,
返回時需交回整個拼合起來的破損棋盤作為任務成功的象征。
此法益有兩大妙處——
一則以破損棋片驗證對方之身份,
二則可防備中途使者圖謀非禮。
莫非彼等同樣采取此種辦法!”
牛部長此前尚未聞此妙策,
眼神稍露疑問,繼而聯想起李愛國曾參與五人小組事務,
與“老貓”關系緊密,此秘密很可能是通過“老貓”口中得知。
疑云瞬間消散。
牛部長沉吟一番,點了點頭,“很可能便是如此,
近日我得到兄弟部門通知,村民拘捕一嫌疑犯前往派出所。
罪名源自送款者途間已消耗其食物。
其人懶惰未耕稼,饑餓難熬至夜晚潛入農田偷食同鄉之番薯,
后遭村民擒拿,
派出所在最初認為此人不過尋常偷竊者之后,才揭發其真實身分。”
非以勤奮求生者,往往尋找捷徑,
面對空洞如海的饑腹,田間作物確是其不二之選。
對此種情況之描述尚屬周克之初次聽見,感覺頗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