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坐著舊時的木板椅子,看旁邊的總經理陳方軒和裁縫師傅陳雪茹抓耳撓腮的表情,不禁苦笑。
當這家小店鋪里的員工僅三名時,“想把業務做大做好”,似乎就像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于是,他對陳經理講了這么一段:
“陳總經理呀,我可是個務實干活的主兒,廢話不用多說了。”
靜靜地喝了半杯瓷質飯碗里的開水后,范金有擺出了領導架勢,語氣沉穩地開口說:
“我們需要更多工人來幫助裁縫鋪發展。例如會計師、出納、廚師以及客戶服務人員等,都要有才行!”
這句話一落,在旁邊聽到的陳方軒瞪圓的眼睛險些蹦出來,“范同志”!而范金有卻認真道:
“請稱呼我為‘范經理’吧!”
旁邊的陳經理深吸一口氣,笑道:“我們的店鋪原本就是小型商業機構,平均每日接待客戶不到五名,賺取的資金少于三元人民幣。要是聘請如此眾多的人手,肯定會虧本!”
“范經理,這完全是不懂運營的說辭。要知道”,她以一種了然的語氣回應,“按照范金友您的這種模式,兩個月后我們就支付不出員工薪資了。”
他的每一句話都在揭示范金有的計劃的可行性與問題。
當第一個提案遇到團隊的異議,范金有所示:
嚶!
盛水的瓷質飯碗在他一怒之下摔在地上,發出震耳欲聾的碰撞聲響,然后被重新覆蓋。屋內的沉默在這一刻被這響亮的動作割破。
對著眼前面露驚異之色的陳氏兄弟,范金友直截了當地的道明觀點,
“陳經理以及陳裁縫,你們的想法過于物質和利益主導,這體現的是觀念的退步。我是作為公司股東經理來的這間裁縫店鋪,我的目標不只是賺取盈利那么簡單,更是要改變這里的氛圍與機制!”
兩人震驚的眼神流露出難以相信的情緒。他們沒想到新經理會有如此前衛和非典型的經營理念。
可范金有卻已有明確的戰略規劃——
在建立更穩定的平臺并取得一定效益后再進行轉正成為正式經理的可能性。
對裁縫鋪存亡與否的關心與他何涉?
當見兩人都保持沉默,范金友繼續加大施壓力度:從此刻起,“陳記公私合作的裁縫鋪”實行規范化運作——工作時間若離開鋪面,則認定為遲到或曠工,每遲到一次罰一元。若是總經理陳方軒離開了鋪子,除罰款之外還需要扣減分紅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