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完手續后離開民政局。
李愛國再向機務段器材部門借來一架相冊。
偕同陳雪茹到城市公園拍攝了一系列照片——有的是個別畫面,有些則包含了二人身影,待照片洗印完成后,
照片將鑲嵌在相框之中。
等到子女成長,他們也可借此了解父母親情的美好時代風韻。
原本李愛國計劃邀請陳雪茹嘗試一次傳統的著裝造型,拍攝帶有南洋風格的畫面,
結果因為女孩過于害羞而不得不終止這個想法。
整理好這些瑣事后,時針已然接近正午。
返回四方院途中,李愛國才想起來喜鋪還沒購置,考慮到這是屬于新娘的東西,通常不會由男方負責采購。
因此,改道駛向百貨行,尋找購買的地方。
此刻,正是百貨行人流散之際,人數稀少。
他鎖住腳踏車,領陳雪茹跨過門簾,進入商店。
直接來到成品被罩被單區域選購,在其中挑選了兩套火紅色的婚禮布置品,
一套設計有水上的鴛鴦圖案,另一套裝點了繁榮昌隆之意。
拿著售貨員提供的單據,他走向收銀柜臺進行支付,發現那位收銀員工即將結束這一天的工作,
雖有幾分不高興的表情浮現于臉上,但在如此的大商店里,仍維持了應有的專業度。
李愛國面無波瀾,先遞交了清單,隨后拿出兩張二十塊錢和一組布票十二丈。
收取款項的同事見到李愛國無動于衷,也只得收下了款項,然后拿起圖章,在憑證上重重按壓了幾個點。
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行為。
這個時候,如果找上這些長輩,嘗試套套近乎。
他們很可能會斥責你一頓,把你當作宣泄憤怒的對象,待情緒稍有消解才會幫忙辦事。
真要對著他們說硬道理,而他們占據不上風的位置時,他們心里也會感到不安。
收到憑證,李愛國連正眼都沒瞧那人一下,來到柜臺前,取走了精心包裹的喜被單。
購得喜被后,他又來到了一樓的食品柜臺,稱重兩斤糖果、三斤瓜子。
他正計劃著把喜糖分別分發給四合院的每位住戶以增添氣氛。
關于喜宴的舉辦,李愛國與陳方軒的想法迥異。
根據陳方軒的建議,應大肆慶祝,訂餐于京城的酒樓,邀聚親友共享佳節,更有面子,收禮金自然也更多。
相比之下,李愛國則希望依照行業規范,只在食堂里招待同事,不愿收受紅包。
至于四合院里的鄰居,只需送上一些喜糖和瓜子以示友好,便可以敷衍過去了。
兩人都未能說服對方。最終還是由陳雪茹做出了決定:“那就聽李愛國的吧。”
而一旁的陳方軒老人只好委委屈屈地坐一旁,口中哀聲:“我的老棉衣開線了。”
雖然不辦大型喜宴更為省心,但畢竟是一件大喜事,送點糖果還是要有的。
穿過大門口,恰巧看到閻解放在門外踩踏著電磨輪,擔任人為發電機的角色。
屋內時不時會傳出閻埠貴的叫聲,“解放呀,動作要快些,電燈點不亮,我要怎么寫教案?”
閻解成長長地撇了撇嘴,似乎就要哭出來了。這一時期里,因為閻家向供電局申請了停供電力的請求,家庭用電幾乎全部依賴閻家長子、次子和三子等人手工發電。
每隔一個星期,分別是周一、周三為閻解成供電,周二、周四歸閻解放掌舵,到了周天則歸閻解曠處理電事。
而蹬起磨輪雖然不覺得很吃力,但仍每天需要連環踏兩三個小時之久,讓閻解曠經常感到雙腿顫巍。
而三大媽正在走廊下晾衣服。那是一件西裝夾克,經過整理之后,她仔細的用手指輕撫過每寸褶皺的地方以便晾干時看起來更加整潔整齊。
李愛國將摩托車停在一旁,帶著陳雪茹走過。
他從帆布袋子里摸出一袋糖果遞給了三大媽,“三大媽,我和陳雪茹計劃本周六舉行婚禮。”
“哎呦,真是一樁美事!”
王大媽伸出雙手接過糖果,笑容滿面地說:“你們打算在哪兒設宴?我覺得外面的酒樓價格偏高,還不如我們大院里面開幾鍋,找個廚子來做飯,既能節省開銷又方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