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兵肩上的鮮紅旗章,就像海上飄揚的小國旗,指引并象征著這個集體前進的方向,這一切讓遠眺的李愛國心懷敬仰與向往。正因為他,這片深海下偉大的軍隊才能帶來令人畏懼的戰略威懾。不過,眼前的景象卻似乎預示了挑戰的到來。
在場的魚鱗兵中,他們的隊長是一個體態結實的大叔,胸前制服肩章上繡有一排黑帶和星星圖樣的圖案,在不時投向李愛國的目光中蘊含警惕與嚴肅。
李愛國不知道這番操練是否涉及了特別機密信息,為了避免造成任何誤解或沖突,他對兩個豎起的等級友好微笑,然后雙手負背圍著船建三號工廠轉了幾圈——解放時期之前的國有工廠,可能只是一個并不顯眼的小型造船設施。
并且已經陷入了部分荒廢的狀態,因此才會有取巧之意,變成了烏金魚基地的臨時棲息地。
銹色的外墻因為海浪常年侵蝕而斑駁不堪,地面覆蓋著灰色石板,左手邊矗立著一座像是老舊工廠似的建筑物殘骸,滿眼可見的都是陳年的鐵架結構、在空氣中的橫撐與豎柱,抬頭便能瞧見蒙上了厚厚的銹色的蒸汽管線。
在工廠的正門和四周,散落著不規則形狀大小的槍眼痕,仿佛預示著當年的戰役激斗之猛烈程度難以忘懷。
沉浸在其中。
愛國仿佛穿越時光來到了幾十年之前那烽火不斷的時期。
跟隨石頭小徑深入進去至大門,開闊之地如今荒蕪破落得難以想象,草蔓沿著泥土山坡的邊緣生長,指示牌都已塌落于地。
或許為了增加逼真度,碼頭上還停泊著幾只尚未完成組裝的漁船,船只外殼已經銹跡斑斑,內部設施破舊不堪。
水汽洶涌,帶著一股旺盛的生命氣息,與其周邊廢棄不堪的造船場地形成了強烈對照。
如果不是預先知曉這一切只不過是障眼法而已,愛國哪怕置身于此環境,也會認為其構造無懈可擊。
當他抬起視線眺望著天空時,幾乎就能確認衛星絕不會成為信息泄露源的原因。
"老愛國師傅,您怎么在這呢,廚房正開早膳,趕緊過來看看吧。"
正在思緒流轉之時,
不遠處傳來響亮的嗓音,是一位衣著黃褐色保全服裝的中年男子大跨步接近的身影。
雖然還有些距離,卻已熱情地抬手打招呼:"我是造船工場的保全科長周武,專職管這工地一切保全事宜。"
寬廣的臉孔棱角分明,飽滿的前額,直立的鼻子,光潔皮膚加之音質的多樣化特征。
很明顯,他是一位粗獷豪爽的硬漢。
"周班長,您是從這里出發的?"
沿途與周武交談起來。
對方頗顯驚訝:"您這口地道家鄉話還真讓我意外了,李司機。"
先前多年,他一直忙碌于南方各地。
本來以為鄉音早已褪去,回到故土之后才發現鄉親好友們都已將其視為外鄉人,未有半點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