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話語直入核心,毫不遮掩自己的意圖,仿佛他深知此地無暗門。李愛國的目光從上至下的觀察對方的每一寸細節。這位二十多歲的青年,臉龐輪廓清晰四四方方的。他的下巴略為凸起,下方有一個不起眼的痣。雙眼中閃過狡黠,顯得機敏靈動。
身上穿著的地勤制服似乎與工作環境相符——袖口沾滿污漬,手指縫里也藏有油泥,而此刻,兩只手正不安的揉搓著,似乎想要消除內心的緊張或是焦慮。
“有什么緊急消息?”,李愛國的聲音沉穩如石。
年輕人環顧四周,深呼吸,繼續說道:“您不知道的,這非常重要。如果可能,我們是否可以找個比較隱蔽的環境交談?”
他認真地看了過來,點了點頭,“你帶著路。”回應的言語雖簡短,卻顯露出他對安全性和合作性的高度重視。
看到這一幕,年輕人的表情微微放松,轉身指向不遠處的一間陳舊但仍然堅挺的車間。
他腰部處,卻隱藏著一把槍管——這是他們在危險情況下相互間的信號。
年輕人不禁顫聲道:“我來幫助你解開困惑,你怎么做呢?”
李愛國淡漠的目光掃過他的面容,平靜地道,“只以防患未然。你也懂,我們這行的,習慣小心翼翼。”
他的話并非多余,因為他確實在以往的人生中多次接觸過此類劇情:敵對勢力借助提供重要信息的機會,誘引受害者到相對孤立的環境中,然后……
然而,在李愛國面前的這一幕,不同在于他并未選擇輕易相信。
“我是真心愿意提供線索協助的,所以請你相信。”
在這一瞬間,信任成為兩人之間架起的第一座橋梁。
此刻,二人已踏入廢棄車間之內。
該車間始建于解放初期,內部設施老舊,散落四處。成堆的各種零件及機械設備塞滿了整個房間,顯得異常逼仄。
由于需要作為偽裝設施保留下來,并未遭到拆除。然而因長久閑置無人光顧,此處更顯靜謐無聲。
掃視四周確認無人隱藏威脅,劉志國終于放下手中武器,以右手輕輕推搡身旁年輕小伙兒的肩背。這一行為將小伙子推得一歪,而后轉身直面對方。
嚴肅而認真,劉志國開口道:“事已至此,報出你的姓名和能提供哪些關鍵情報。”
小伙子并未立即透露信息,反倒是一副鬼魅狡猾模樣地反問,“劉先生,你們真的會為我們這些提供情報的人員保秘,還是僅提供一些表面的掩飾?”
“請勿擔憂,不僅保密,我們還會確保你的安全。”劉志國回答堅定。
“至于安全保障問題,我不介意了,但希望你能夠確保不要暴露是我的所提供的情報就行。”
他的眼珠快速轉動了一下,聲音壓低道:"我名林云飛,系基地后勤二科檢修人員"。
隨后補充:“在三個月前的深夜,我在岸邊解決緊急事宜時意外目擊到基地技工科負責人張華清秘密離開營房,在海灘邊孤獨前行。”
窄小昏暗的環境,他繼續敘述:“海平面下隱約可見閃爍的燈光,仿佛手電筒光線,而那人,張華清,也同樣拿出一支類似手電的燈具。似乎雙方正在交換某種暗語。”
說到這里時,劉志國蹙眉思索,顯然對此表示懷疑:“你肯定沒有搞錯。張華的只是使用手電與對面進行聯絡,不是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