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如果他能得到如此推崇的高度評價,則說明他的學生們在科研道路上確實擁有獨到的天分。
趁幾位研究人員專注于解析圖紙之時,劉國璋向跟在一旁的李愛國走近幾步:"你是不是考慮過來到研究所貢獻你的專業技能?"
李愛國接過煙,起身道:"老師,我雖然非科班出身,但卻能夠研制出這樣的發明,這是因為在駕駛火車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與實際應用,激發了我的創新靈感。要是脫離火車司機的工作崗位,或許我連為董工程師擔任助手的資格都沒有。
老師,并非妄言自己不足。當今時代,研究人員的能力都很出眾。沒有電子計算,計算效率太低,研究人員們往往具備快速心算的實力,足以參加現代最強人智力較量。
最關鍵的是,身處研究所內開展工作遠不如駕駛大型火車來得有趣味。
劉國璋點頭:"確實如此。這兩項發明在技術水平上不高深,但在思維方式上別致獨特。如果不是常年工作于一線的實踐者,或許很難想出這類解決方案來。"
"老師,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實踐出真知,回歸到工作中去。"
兩人都在輕松地交談中。
此時,第一工作組的負責人已對圖紙進行了詳細審視。
負責董青甫帶著設計圖紙,興奮地報告道:"劉主任何主委!這張自卸側傾式車廂的設計圖實在是太完美了!液壓泵、液壓缸、控制閥及底架、作業平臺等方面的設計水準顯著超出我們平時的常規設計標準!"
劉國璋也是科班外來的,揮了揮手回答:"老董啊,我們就直接說重點——這項自卸式側傾車廂設計,它可行嗎?"
“自然可以!絕對可以!極具可行性!”董青甫激動地強調。
隨即,劉國璋當即決定:"好的,現在請開始準備撰寫計劃書。等項目審核會舉行時,請邀請研究所領導及資深專家共商此事。"
“是!馬上就開始進行!”
然而,說到一半時,董青甫臉色怪異,語氣變得含糊,接著拉起站在他旁邊的劉國璋低聲建議道:"主任,我們在制造出這個車廂原型之前,不妨先找到個試驗場位子進行嘗試操作。一旦試驗成功,再把整個項目提交研究所驗收,你覺得如何?"
此刻,劉國璋也恍然大悟,微笑著點頭表示理解:"老董啊,你的想法很完善啊,考慮問題很到位。"
在心里,董青甫也感慨著劉國璋的寬宏大度,并希望這一刻能夠再次為自己鼓掌喝彩:“您是一個實干派的人物,總是站在團隊發展的前緣,這正是團隊所需之關鍵。”
不過,他的話還沒有說完便意識到自己的想法過于保守,擔心拖累了團隊的整體發展。
但此時此刻,在劉國璋眼中看到的并不僅僅是董青甫對于項目的謹慎態度,更是看到了團隊創新精神的重要價值和對未來技術突破的信心。
最終,在劉國璋的肯定鼓勵和指導下,他們不僅迅速推進計劃的撰寫與審議準備,并且著手于尋找最優的生產線與場地,共同開啟了一場技術革新的新篇章,以實際行動為國家科技事業貢獻力量。
“報國,我們一同出去散步。”
在得到劉國璋的囑咐后,他繼續讓研究員處理圖紙,并引領李報國離開辦公室。此時是晨光灑下的時刻。
他們在通往外部的路上緩緩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