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時后,
神清心靜,精神飽滿,踏著有力的腳步來到機務段的競技場。邢段長、科研院所的劉國璋副院長,以及負責協調任務的副主任閻解成,早已經在現場等待迎接他們。除了他們,還有許多機務部的同事聚攏而來,當然包括了熟知的面孔-閻解成。邢段長與貨運車間的主要負責人一同為接下來上陣工作的劉清泉與老鄭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你們兩位都是資深人士,對此行的高風險和艱巨挑戰有清晰的認識吧?若真有人不愿繼續承擔任務,則在此前向我們坦誠。」
「段長閣下,能與愛國同志并肩作戰,對我而言是無比榮幸之事,哪有膽小怯戰之輩?」劉清泉與老鄭齊聲回應。
「若為了這最后一班車而奉獻我的生命亦在所不惜。」
他們的態度堅決,話語里滿是拼盡所有的心思。注意到這一情景,邢段長老遠便示意李愛國過來:“愛國啊,特意把我們的金牌司機帶過來了呢。”
「真是麻煩您了段長先生,這份心意李愛國有記在心里。」
與熟悉的好友一同執行任務,無疑提高了成功機率。劉國璋引薦了李愛國,向眾人介紹了即將同行的檢測團隊。此隊伍專門承擔著對車輛裝載過程中的技術信息進行監控。領隊者是一名叫劉明善的研究員,是副總工程師張解成最信任的人物之一。
技術員董師傅擔任了他的副手,其他三位隊員也是從他麾下的研究小組選拔的成員。
「愛國啊,對劉明善我有一定了解,是一個小心眼多、常背地捅人要害的小人物。你得提防些哦!」劉國璋的話語帶著些許無奈。
李愛國點了點頭,心中有了警惕。在這次行動的道路上,多了一份額外的保障和關注。而小隊成員之間,雖然初次接觸,但在未來數日的共同工作與磨合中,彼此的信任將慢慢建立。這份默契在緊急關頭可能就是決定命運的那把金鑰匙。然而,無論結果如何,重要的是每個人心中的那份堅持與無畏——正是他們身上那份光與熱,鑄就了一個時代前行的步伐。
在選擇鑒定團隊成員的過程中,劉國璋向老負責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
只是老負責人為了大局的完整,并且驗證倒置車體的質量,最終還是同意了張家的建議。
不過為了保持均衡,他也接受了董某人的跟隨一同出行。
李先生熟知到劉國璋面對的情況的困難,并自信地表示:“師父,盡管您不必擔心,因為這是我自己的發明成果,心中有底數!”
兩人在閑談中打消了不少誤會的時間。
差不多要發車的時間已經逼近了,整裝車間的張科長自己帶領維修員工對向前型鐵路機車內外進行了徹底地排查。
“李先生,機車一切運行正常,假如路途現問題,你可以將我的頭顱視為足球來回踢。”那位資深維修員工高舉檢修錘慷慨發言道。
此時,早已在一旁等待已久的調度員,手中遞給李先生一份操作計劃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