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副科長不屑地搖了頭,掏出紙筆,將線索記錄了下來。
對方的全名、住處地址、相貌特征、嗜好乃至如何引蛇出洞,李宗德交代得清清楚楚。
而且還主動提出幫助偵辦組捉拿嫌犯,條件不過是讓對方能「」快點消失。
他害怕這位年輕人突然間變卦,可能會觸犯到「」的警覺性。畢竟,他不了解那「」到底是什么情況。
武副科長此刻內心充滿了感慨,對李宗德的描述頗感佩服。
搞清了李宗德的落腳點之后,偵查團隊仍面臨決策上的難題:要不要抓住李宗德,這引發了他們的思考。
畢竟,一旦抓到了李宗德,若沒有迅速查問出線索導致「敵人」逃跑,那將會是不可預測的后果。
不抓他又不合適,因為在繁榮的林西,與偏遠的小城鎮截然不同——這里有大量的流動人口,
無法全面控制。一旦放走了他,那就是功虧一簣了。
鑒于此,考慮到李宗德確實是通緝令名單上的重要人物,絕對不可以讓他逍遙法外。經過權衡,在李愛國的一再建議和支持下,武副科長下定了抓捕決心。
果然如李愛國預計的那樣:這小子根本不是一塊做大事的材料,只會縮著不敢出來。看到這個情況,李愛國微微一笑,心中暗暗慶幸自己沒有多猶豫。
實話說來,李宗德只是在民國末年因為權謀爭斗而在工人中有那么點名氣,并未接受專業訓練,扛不住審查,更是一個逃避責任的懦夫——他在大環境未改變之際便拋下一切逃跑,足見其畏難求全的本質。
面對像他這樣的角色,李愛國的應對方法可以說多如牛毛。
考慮下一步行動計劃的關鍵時刻,兩人沒有耽擱半步地開始了準備工作:準備帶李宗德離店走人。
離開之前,或許出于某種特殊意圖,李愛國撿起了床邊亂糟糟的床單,緊緊包裹住了李宗德的腦袋。
「武科長啊,這是干的哪一票呀?」望著包得密不透風的李宗德,武科長疑惑地詢問了一句。
李愛國笑道:「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話音落下,武副科長揮手示意幾位干部跟著李宗德出門,畫面宛如一場被褥大逃亡般的壯觀景象。
故事開始于某個清晨的市集入口。人流如潮水般涌入,各式各色的商人攤位映入眼簾,而在這眾多喧囂與熱鬧的氛圍中,突然出現了一群身穿盔甲,持槍的護衛隊伍。
這些護衛們在周圍巡邏,并對一處招待客人的旅館進行包圍。行動之迅速,動靜如此之大,幾乎吸引了過路人的注目及住店客人們的好奇眼神。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一個地方,“圍觀熱鬧”總能成為人類的一種天然本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