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王局長詢問,易大民便搶先一步回答:“這話我確實說過,但我沒罵人。”
王局長也沒發現什么不對勁。
"這還能叫沒罵人?咱們倆才相識多久,他就自稱是我長輩?這種行為跟隨便找個人說是親戚有何區別?"街道辦的人點頭表示贊同,認為即便易大民年紀較大,也不能隨隨便便聲稱是別人的長輩。畢竟,得到別人的認可才行,不然豈不荒謬?
張軍剛來四合院不足半天,易大民就要強認長輩,實在不合情理。盡管眾人合力也難以對付張軍,但這并不能成為易大民理所當然的借口。
王局長無奈地說:“這個問題還算說得過去,易大民年齡與你父母相當,不必過分計較。”顯然,他是希望和稀泥。
“那第三條呢?”有旁觀者好奇問道。
“這更容易解釋,易大民憤怒之下從背后偷襲,我從前線歸來,下意識的反擊不能算是我的過錯。”街道辦的人漸漸對易大民產生了一絲同情。即便前兩條不說,他也因而吃了虧,難以歸咎于張軍。
戰場上的人對威脅極為敏感,面對憤怒的偷襲,怎能不自衛?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樣的反應反而體現了軍人的職業素養。張軍的反擊或許帶著幾分憤恨,但誰又能指責他呢?
張軍的理由聽起來既不算完全合理,也不算毫無道理。若想通過這些指責讓張軍道歉,未免有些不切實際。這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在于易大民等人欺瞞四合院內的眾人,扭曲了原本的價值觀。
王局長早已對他們不滿,特別是結合今天的事態,更加不愿意助紂為虐。一旦助其得逞,無疑是在助長不良風氣。權衡之后,王局長問道:“易大民,你還有話要說嗎?”
“有,太多了,但我現在不知從何說起。”易大民感到無比冤屈,他平日的“優勢”此刻卻成了一種笑話。他瞪著張軍,試圖為自己申辯:“就算我有錯,你也該給點面子給劉阿姨……”
“夠了。”張軍打斷了他,“不提劉阿姨,我本打算就此算了。但你既提到了劉阿姨,我就不得不說清楚了。”
“王局長,我懷疑劉阿姨和另外幾人可能是特務,假借烈屬身份蒙混過關。我認為應將此事上報給部隊,由部隊進行調查。”
張軍的這番話令在場的所有人驚愕不已。易大民等人瞬間變得慌張起來,他們深知如果事情揭露,后果不堪設想。
“天哪,我心臟病發作,易大民,快背我去醫院!”劉阿姨立即倒下,仿佛真的患上了急病。
易大民聞言更是惶恐不安,立刻準備背她離開。
“站住。”王局長及時制止,轉向張軍說:“關于特務和烈屬的事,你不能隨便亂說。”看到劉阿姨的臉色,王局長心中已有數,便與張軍商議:“這個問題暫時不向上級報告,街道辦會負責核實。如若情況未明,你可以再向部隊匯報。”
張軍見狀隨即答應,這兩件事的確尚未造成太大影響,無需勞煩部隊介入。他的意圖只是為了讓王局長重視,同時也敲山震虎,警告街道辦不得徇私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