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來了!”
周峰的大喊聲響亮而有力量,這段日子,他喊這幾句話時總是充滿了氣勢和力量。
趙曉陽低著頭,看到一個滿臉塵土的人從廢墟中爬出來,隨即被人拉出,放到擔架上。
這時,《陽光總在風雨后》那首歌響了起來。
那個被救出、滿身泥土的人被耀眼的陽光刺得睜不開眼睛,卻意外聽到了這首歌。不知是否是因為陽光的緣故,淚水混雜著泥灰緩緩流下,留下兩道清晰的淚痕。
“盡快送他過去。”
趙曉陽說完后,轉身繼續指揮救援。
一旁的王勇輕聲跟著哼唱,并用力揮動鏟子。周圍的人都加入進來,一邊干活一邊唱歌。
第二個人被救出時,雖然對眾人唱五音不全的歌感到茫然,但他很快就隨著大家的聲音一起唱起來了。無論是廣播里,行人們的口中,還是抬他的人那里,歌聲始終沒有停止過。
午后的天空響起了飛機引擎聲,一架白色的直升機向南飛來。這是一架經過多次試驗并最終實現國產化,且安全性能極佳的老款軍用直升機,成為首長專機。
老人清瘦,嚴肅地望向窗外。身邊的陳明沉默不語。
隨著直升機向南行駛,地面上的景象愈發破敗——倒塌的房子,斷裂的墻瓦和散落的雜物隨處可見,紅磚黃墻的建筑傾斜倒在草叢中,拱橋也坍塌在河流之中。
人們或佇立在廢墟上,或席地而坐,有的抱著親人身軀,有的悲痛哭嚎。
那撕心裂肺的呼喊仿佛穿透云層,直抵他的心底:“多災多難啊,多么不公平。”
他緊閉雙眼,“這些不幸是對我的懲罰嗎?是不是我沒做好工作造成的?”
“是我沒盡到責任!”
陳明欲安慰,但說不出話,心里暗罵:天公如此不濟,為何總是欺負他們?
這個民族經歷戰火、貧困,又經歷饑餓和自然災害。剛穩定不久又面臨這樣的考驗。
“首長,有一個通信頻段要接收嗎?”
隨行人員詢問著老人。陳明代問了問,確認是石城的請求。“接進來吧,聽他們有什么說的。”
聲音傳來,是一道清亮的女孩聲和稚嫩的童聲:
“人生路上甜與憂,愿陪你走過…”
所有人沉浸在歌聲中,良久,才再次響起。
老人重新看向窗外,透過窗戶看到了太陽光,低聲自語:“陽光總在風雨后!”
接著,臉上泛起自信的笑容,他對接下來的日子更加有信心。
“把這首歌傳播出去。”
旁邊的陳明點頭,迅速聯系電臺傳達指示。片刻之后得知這首歌的背景。他苦笑道:看來這位老朋友在哪都能遇到。
“首長,有人說是機械廠派來的人在幫忙,有可能是楊曉陽在這。”
老人搖頭否認。機械廠的楊小濤最近忙碌異常,不可能離開太長時間。何況發動機項目的進展也需要他在場。
“可能是臨時派出來的。”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文件。
這首歌唱起來振奮人心,尤其在當前環境下顯得特別重要。如同戰歌能提升士氣,此歌也能給災區群眾帶來希望。還有就是楊小濤近期的工作表現十分出色,救出人數比其他冰冷的統計數據更具生命力。
“寫出這種歌,表明他確實在這里有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