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現在已經儲備了五百多輛,并且數量在逐日增加。”李強匯報完畢后,趙軍轉向張濤詢問意見,“這樣行得通嗎?”
張濤點頭回應:“沒問題,對方只需要運輸車輛,并不上戰場,不需要裝備武器系統,這樣做省時又省力,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此外,日后有需求還可以進行改裝,一樣能投入使用!”
趙軍補充囑咐道:“你要把握好度,避免引起不滿。”
張濤應承下來。
“當前最頭疼的還是資源有限,尤其是特種合金的短缺,如果材料充足,我們可以造得更多。”雖然簡化了其他部分,但發動機依舊保持原有性能要求,這用掉了大部分珍貴的合金。
“不過這樣一來也足夠了。月底湊夠一千輛,應該能交差。”張濤自信滿滿地說道,趙軍表示認同。
至于三千輛的目標,大家都明白那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實際操作中,不僅廠內的產能有限,還需要其他工廠配合供應零部件才能實現目標。
“對了,你的發動機研發怎么樣了?”王華捏著煙頭隨口問道。
眾人都看向了林宇,畢竟這段時間除了前次的督查組事務,唯一有動靜的就是他主導的飛機發動機項目。
林宇簡單回答道,“還行吧。”
這話聽起來含糊,他自己清楚進展并不順暢,主要是所需材料未能達到標準,即使提供了多份設計方案,但所需的高強度材料仍找不到國內的匹配項,國外進口也在洽談中,只能等待科研部門傳來好消息。
“具體是什么情況?”王華追問,林宇無奈聳肩,“就正在努力嘛!”
周圍人聽了哈哈大笑,王華拍了拍林宇肩膀鼓勵說:“相信你肯定能成功。”
林宇則打趣要了幾根煙,王華笑著抱怨:“給我留點,最近全靠它過活呢!”
在一旁默默傾聽的陳東心里有數:他對林宇所面對的技術挑戰持不同看法,認為這不是簡單的難題而是創新突破的契機。據他在業內朋友的消息,同類產品的風扇葉片早已制作成功,意味著林宇的設計要求比現有技術水平更高。因此他非常期待看到林宇能帶來怎樣的成果。
“老楊什么時候回來?”林宇問起陳東得知的情況。“原計劃周末帶車隊回來。”然而因新問題而不確定。
“希望他快些回來。”林宇語氣透出幾分焦急,大家猜測是否因為文書工作堆積如山。“別想得太復雜了!”眾人哄然大笑。
劉偉提到,“咱們還要為此次事件再次動員嗎?”
沉默片刻后都轉頭看著核心領導者林宇和陳東。
之前類似的特殊情況下,全體人員被動員參與救援,將部分重要物資緊急送往災區;但這次持續削減工人們的日常生活配額已引起內部不安。為了不進一步影響士氣和效率,二人默契決定先觀望。
與此同時,各科室匯報工作狀況均正常運轉未出現異常。隨后,保衛員報告有人在外出時遭遇意外。
“哪幾位受傷?”“是我們的員工,在車里被倒樹砸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