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
“我跟她誰好些?”
“當然是你。”
“你怎么知道的,你肯定還想著她吧。”
“老婆,天曉得啊!”
張曉燕再次追問:“你說誰更好?”
李偉知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只能表示:“我會用行動證明。”
張曉燕輕輕低語道:“那就再生個兒子吧。”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李偉確實證明了什么是言出必行。第二天早上醒來,李偉感到腰部肌肉有些酸痛,不忍心叫醒張曉燕。想起昨晚瘋狂的兒子,心中充滿憐惜。如果不是因為有薇幫忙調理身體,可能早就受不了。
李偉起身活動活動,然后外出接水,見小女兒苗苗正在洗臉刷牙。路上碰到老馬散步回來,李偉打趣老馬不買東西,請吃飯算了。老馬笑著說還是自己家里做的好吃。
機械廠內,楊華把宋主任的意思轉達給了大家,包括梁建國和幾位同事。保衛處加強力量,這對提升安全和特種兵的能力都是互利共贏。余主任也承諾會給予支援,雙方都能受益。楊華、王強、李華等人也都同意此方案。
幾天后,獎勵宣布了。由于王明的造假案件調查中的出色表現,楊華、郭亮獲得嘉獎并得到現金獎金。婁女士因協助有功也被獎勵。盡管集體獎沒能評上,但在冶金案中保衛處的表現,讓他們最終拿到了集體三等功。
又一個周過去了,劉明他們終于遇到了研究發動機的第一個重大難題——高壓壓氣機。這種將空氣壓縮到更高壓力的設備要求極高。團隊雖有圖紙參考,但在技術層面仍顯得捉襟見肘。多次試驗都未能滿足設計要求,連續的成功至此嘎然而止。面對這樣的挑戰,研發組幾乎晝夜不停地工作,不斷嘗試新材料和技術改進。盡管付出了巨大努力,可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后,雖然進展不如預期順利,但整個團隊并未灰心,繼續摸索前進,希望能夠攻克這個技術瓶頸。
如果沒有當初的風扇制造項目,所有人都知道,加上這些設計圖出自于李明親自之手,他們真有可能質疑這些數據是否可靠。即便如此,張偉等人依舊感到頭疼,他們的技術顯然不足以勝任如此精密的工作。甚至連趙峰和王強也忍不住嘆息不已。
尤其是趙峰,原本以為自己的能力可以輕松應對這樣的挑戰,在三機部制作零件時已獲得不少贊譽。他借用機械廠的資源,完成了石城研究所發來的任務,并通過了三機部的驗收,這使他對自己的水平頗為自信。于是當機械廠遇到困難時,他自告奮勇前來幫忙,卻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令他心有不甘。為了探究原因,趙峰特意咨詢了三機部發動機關于壓氣機的設計參數,卻發現其寬松度是李明圖紙的兩倍。按照三機部的要求,劉偉所做的本該算是合格產品;然而在李明這里卻不盡然,精度要求之高足以讓人抓狂。
面對這種情況,趙峰向李明表達了擔憂,但只得到了一句簡單而堅定的回答:“這是我設計的發動機。”這番話語讓趙峰明白了對話無效的事實。盡管李明的設計可能存在超出實際生產能力的風險,大家還是期望他的參與能夠解決問題。
李明來到機床前啟動機器開始工作。作為一名八級鉗工,他在使用數控機床方面同樣表現不凡,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人失望。部件未能達到設計所需的精度,測量后的結果引發了眾人的集體遺憾。如果就連李明都無法完成這項工作,那么還能依靠誰呢?
就在這時,李明走到了虎鉗臺邊,決心嘗試純手工打造的方式繼續努力。這種轉變讓大家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畢竟在過去李明曾多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