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辦公室,趙國陽整理桌上資料圖紙的時候,就想起了之前李克儉李老在回國前,特地交代自己再寫篇論文的事。
在國家機工委改制為機械電子工業部之后,《工業最前沿》也隨之成為了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的直屬期刊。
三月份即將迎來的這一期,就是《工業最前沿》在改旗易幟之后的第一次期刊了,其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
鑒于這個原因,趙國陽自然想將搞出一篇有代表性的論文來,也算是幫李老把這個門面撐起來。
此外,他也想借助這個影響力頗大的期刊,給共和國的工業未來發展方向,尤其是重工業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坐在椅子上默默思索了片刻,趙國陽就大概給自己的這篇論文定下了一個范圍——海洋經濟和海洋船舶工業發展的遠景。
之所以會選擇這個議題,是因為趙國陽前世的經驗告訴他,海洋經濟在進入到新世紀之后,將會迎來怎樣的一個巨大發展和飛躍。
從目前國際上的情況來看,很多國家的海洋產業的發展速度,已經漸漸趕上了國內整體產業的發展速度,這種趨勢和特點,是帶有普遍性的。
有著前世豐厚經驗的趙國陽更清楚,世界海洋經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步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未來眾多沿海國家和地區,海洋經濟將會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海洋經濟包含的范圍很廣: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游業在內,等等很多產業,都屬于海洋經濟的范疇。
這么多海洋產業之中,趙國陽著重要提到的,當然是和重工業息息相關的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海洋船舶工業了。
確定論文的方向之后,趙國陽打開計算機,開始用鍵盤“奮筆疾書”起來。
在論文的開篇,趙國陽首先論述了一下何為“海洋船舶工業”。
海洋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開發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一種現代綜合性產業。其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十分廣泛,對鋼鐵、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許多產業的發展,都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
起了個頭之后,趙國陽又略微提了提我國造船業的歷史,分析了一下國際造船行業的現狀,以及共和國可能遇到的競爭對手。
在寫到國內船舶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的時候,趙國陽稍稍猶豫了一下。
按照本意,他是想提一提國內船舶企業體制改革的事宜。
因為在他看來,國內這些船舶企業現有的經濟模式,已經漸漸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了。
很多大型船舶制造企業,都是“國”字頭的。
這些企業大多體制臃腫,而且多多少少有故步自封的毛病,以為拿下國內的船舶制造份額,就可以高枕無憂,安心睡大覺了。
說句大實話,這些企業太缺乏憂患意識,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和西方發達國家船舶制造企業的差距在哪里。
至于那些民營船舶制造企業,也面臨著資金鏈小、發展困難、技術含量不高等一系列的問題。
要是不能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想要趕上船舶制造業發展的這個浪潮,怕是困難重重。
雖然國內的船舶制造企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是要是在《工業最前沿》這樣受眾很廣的期刊上,將這些問題一針見血的指出來的話,趙國陽擔心影響是不是太大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