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趙國陽的講話還在繼續。
在反駁了韓光軍的話之后,他稍微歇了口氣,繼續說道:“可能大家對外資經濟太過注入省內工業發展尚有隱憂,那么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吧……”
目光環視一周,趙國陽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開始講述起了南韓的工業發展歷程。
說起來,重生之前,趙國陽這個工業大牛,就對棒子國的發展十分了解,并且做過詳細的分析。
現在講起來這個彈丸小國的工業發展史,簡直就是信手拈來的事。
“南韓這個國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拋開歷史上的一些恩怨來說,這個小國的工業發展經驗,還是很值得咱們學習和借鑒的。”
“南韓的國土面積很小,大概也就和咱們江南省相差仿佛。然而他們的工業水平,現在已經是遙遙領先于咱們,位于國際一流水平。”
“近年來,國際上炒的比較厲害的‘亞洲四小龍’,南韓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個戰后工業基礎幾乎為零的小國,在短短四十年間,就做到了如此地步呢?”
“我認為,究其原因,外資的注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了……”
趙國陽說到這里,現場大部分與會成員,已經完全被他講述的內容吸引住了,紛紛朝他投去了側目的眼神。
一個廠長忍不住低聲對旁邊的同伴說道:“老鄭,這年輕人到底是誰啊?說得一套一套的,好像挺厲害的哎!”
“嗯,年紀輕輕,竟然一點不怯場,而且分析的也是入情入理,真有點經濟學者的架勢呢。”
被叫做老鄭的那個人搖了搖頭,一臉茫然的答道:“這個我還真不知道。不過,今天咱們這個座談會是工業會議,他應該不是什么搞經濟學的研究人員才是……”
“也是啊!那這小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啊,真是讓人好奇的緊了。”這個廠長聞言,就喃喃自語道。
角落里,趙國陽面對著話筒,將聲音徐徐傳到了全場。
他開聲道:“大家都知道,美利堅和南韓的關系一向密切。”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戰后的1946-1961年期間,美利堅向南韓援助的總額達到驚人的31億美元,大部分都用于扶持南韓工業建設了……”
“這樣大規模的外資注入,是亞洲其他農業國工業化道路上,從來未曾獲得過的。”
“即使是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這些美利堅的傳統盟友,在同一時期內,所獲得的經濟援助,也遠遠低于這個數字。”
聽著趙國陽的侃侃而談,看著他毫無凝滯的表現,全場與會人員的臉色漸漸變了。
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大企業的負責人、機關干部們,對趙國陽還有些瞧不上,覺得這就是個不知天高的小屁孩的話。
那么此時此刻,大家的輕視之心早就被拋到了九霄云外了。
坐在第一排的陸志興,眼神炯炯的注視著角落里那個筆挺的身影,心中就是一陣喟嘆。
“這個趙研究員的能力之強,實在是太讓人吃驚了,仿佛就沒有什么東西能夠難得住他的。這樣的人才,沒能招致麾下,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