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前這個年輕人,看上去絕對不超過二十五歲。他對汽車能了解多少呢?
就這么一個小年輕,他能對當今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做出一個客觀的評估?這種天方夜譚的事,有可能嗎?
事實上,不僅是斯柯達?拉爾森,包括簡寧?凱勒曼、羅西基等大佬在內的其他“斯柯達汽車公司”的與會者,也同樣持有這樣的想法。
倒是哈塞爾,因為是搞技術出身的,他對于年齡這些倒不是太看重。
在他看來,只要有能力、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在一個領域內脫穎而出。
周圍人注視的目光,并沒有讓趙國陽產生任何膽怯之心。
在孟大使對他點頭示意之后,他就平靜的站了起來,對全場行了個注目禮,然后才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汽車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它在帶給我們極大便利的同時,的確也帶來了一些煩惱。”
“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對任何生活方式的評價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這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文化。”
“當一種消費品已經達到一定數量時,它自然就會在人們生活中發揮其‘使用價值’以外的作用,從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種文化。”
“從八十年代末開始,人們對車的興趣,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談資,而是更看重它能夠給生活帶來哪樣的變化。”
“這種變化也正是人們對汽車需求的原動力,更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原動力……”
趙國陽的侃侃而談,讓“斯柯達汽車公司”的高管們都有些訝異。
他們沒想到在汽車工業比較落后的華夏,能有這么一個熟悉汽車工業的人。
最關鍵的是,這人的年齡還只有二十出頭的樣子。
“有沒有可能,這年輕人是從什么雜志、刊物上抄的這些話,拿出來忽悠人的?”一些人不由自主的想到。
對于周圍這些“高管”們的目光,趙國陽并沒有在意。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就將話題引入到了“斯柯達汽車公司”。
“眾所周知,斯柯達的車子,一向以經濟性和舒適性聞名于世。這其中,經濟性自不用多說,咱們主要就談一談這個舒適性。”
“因為舒適性,就是汽車給咱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之一,也是比較重要的變化。”
趙國陽講完這一段之后,會議室里就是一陣竊竊私語。
“比埃爾,以華夏的汽車工業水平,他們有什么資格在咱們面前談汽車乘坐的‘舒適性’啊?”一個高管低聲對旁邊的同事說道。
“是啊,我也想不通呢!”
這個同事皺著眉頭道,“但是看上去,這小子又不是那種夸夸其談的人,這倒是怪了……”
“哼,人不可貌相!這小子,說不定就是在嘩眾取寵呢!”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之際,哈塞爾看向趙國陽的目光確實更加深邃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