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公一家、孟義一家,還有幾個零星的村民在學堂西廂房住了兩天,趁著風雨稍小的時候,他們跑到后院來向夏暖暖道謝。
當時,夏暖暖正坐在垂床上,陪著薏兒涂涂畫畫、玩耍嬉戲,家里還來了兩個小客人,大丫和小螃蟹,是夏暖暖特意吩咐石坤抱來的。
薏兒正好需要玩伴,大丫和小螃蟹年紀相仿,自然成了最好的伙伴,而且,夏暖暖與林凡一家關系最親近,彼此投緣,自然走動得也更頻繁。
林凡家就在夏暖暖家旁邊,打開東側門,跨兩步就到了,薏兒每天都有七八天會被夏暖暖抱到自己家,和大丫、小螃蟹一起吃美味又營養的早餐,這也算是對林凡的一種回報。
畢竟,林凡是夏暖暖最早折騰田地時,第一個毫不猶豫支持她的人,還送了她一條價值三百萬的大黃魚和將近兩萬的海蜇衣。
屋外風雨交加,但對于屋里的人來說,這一切似乎毫無影響,燈火通明的房間里溫暖又愜意,絲毫感受不到外面的風雨侵襲。
三叔公一行人還沒進門,遠遠地就聽到了薏兒清脆的笑聲,“咯咯咯”的聲音傳遍整個院子。
三叔公感慨道:“這丫頭真是有福氣,能遇到暖暖這樣的娘親。”
孟義附和道:“可不是嘛,這孩子真是掉進了福窩里。”
林濤天的茅草房也在暴雨中倒塌了,這幾天他也混在學堂里住著,他笑道:“小薏兒是個帶福氣的,夏夫子疼她就像疼眼珠子一樣。”
孟義的兩個孩子自然是對薏兒羨慕不已,大一點的大郎開口道:“夏夫子可疼薏兒了,每天中午吃完飯,都抱著薏兒回房睡午覺,醒來還要喂她白白的奶水喝。
上次薏兒把裝溶豆的玻璃瓶摔壞了,夏夫子都沒打她,還抱著她問有沒有受傷。”
二郎連忙補充道:“我也好喜歡夏夫子,好喜歡小薏兒,小薏兒還給我吃過六顆溶豆呢,可香了!”
說話間,眾人已經來到堂屋前,石坤攔住了他們,進去通知了夏暖暖,夏暖暖抱著薏兒出來迎接,三叔公等人過來無非就是客氣一番,表達感激之情。
夏暖暖欣然接受了他們的感謝,寒暄了一會兒,喝了一杯奶茶后,眾人告辭,臨走時,夏暖暖給了兩個小孩每人兩個桔子,囑咐石坤將他們安全送回前院。
第二天,風停雨住,三叔公帶著大伙兒忙著找石頭、木頭修補房子,林濤天則被夏暖暖安排在學堂的東廂房,當起了保安,學堂也正式恢復了上課。
經過三天的風雨,大人們看起來都有些疲憊,但孩子們卻依舊精神抖擻,即使屋外大雨、屋里小雨的日子也沒能澆滅他們的樂觀。
碰在一起,他們依然笑得沒心沒肺,即便家里房子塌了的大郎和二郎,也沒有一絲沮喪,反而得意地跟同學們炫耀住在學堂里的事情,比自家茅草屋舒服多了,既不漏雨也不透風。
看到這一幕,夏暖暖感到無比欣慰,無論生活多么艱難,孩子們的天真與活力始終未被磨滅。
上午,學堂里上了《三字經》、算數課和《千字文》,到了午飯時間,桌上擺出了一碗碗香噴噴的八寶飯,料足得讓人驚喜不已!
對孩子們來說,這簡直比過年還開心!“這八寶飯也太好吃了,一點都不比肉差!”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然而,這一天的驚喜遠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