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去找丞相胡庸吧,他已經為你們挑選了十幾個治理地方的人才,去到倭國看著合適的地方就劃分一下地理區域。雖然這倭國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少的倭國投降的人和我們語言不通,但是只要好好教化,早晚都是我們的一份子。”
對于陳書寶如此說,陳慶是沒有任何表示的,可是梁安卻是伸了伸舌頭想要說話。不過像是又想到了什么?沒有說出口,不過陳書寶何等精明的君王,怎么會看不到自己臣子的動作呢?
隨即喝完了碗中僅剩的一點米粥,就這樣看著梁安。
“梁將軍是否對于寡人安排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
“陛下他們都是罪孽深重之人,怎么能夠和我們大康的人一樣呢?必須給他們畫出三六九等,而我大康是人上人。
他們想要成為大康人,必須要做出相應的付出,付出相應的勞作,而不能僅僅因為他們投降了,接受教化了,就是我大康?
陛下應當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我們亡其國,讓最底層的倭國人享受到了好處,而那些倭國權貴想要復國的心絕對不會消停。”
陳書寶就這樣摸索著下吧,考慮著梁安所說。
“你所說的很對,那這個劃分三六九等,就你去劃分吧,等到你們去往倭國按照實際情況劃分一下,而且的確應當按照你所說,并不能他們投降了我們大康接受教化,就是我大康人,確實應當付出勞作才能成為我大康人。”
只是陳書寶說完之后,陳慶卻又有點兒遲疑“父皇如此,豈不是讓他們不會輕而易舉的向我們投降,反而會和我們戰斗到最后一刻,這好像不妥當吧。”
陳書寶搖了搖頭。
“現在我們說這些都沒有辦法確定到底是對是錯,還是需要你們去往倭國的時候,根據倭國的實際情況去確定吧。
所以寡人在此給你們放權,讓這十幾個官員配合你們該如何做,根據倭國的實際情況,而不是道聽途說或者是憑空猜測。
我也不給你們限制,條條框框只有一點。”
陳書寶很鄭重的站起身,梁安和陳慶立馬也是站的筆直,不知道陳書寶還有什么樣的安排。
“一定要減少傷亡,讓他們都開開心心的回來,就算是想要在倭國留下的,你們也看著安排。總之一點,不要苦了我大康兒郎。”
“陛下放心。”
陳慶和梁安異口同聲的讓陳書寶放心,他們絕對會安排好此次出征的兒郎的。至于正事說完了之后,陳書寶突然話題一轉。
“不用這么嚴肅,我還等著你們為我搬來金山銀山。不過金礦,銀礦運回洛陽之前,先送到皇陵衛當中鑄造成帶大框可以流行的黃金白銀,切不可走路其他的消息。”
“謹遵陛下命令。”
梁安和陳慶鄭重的點頭,知道這個事情的輕重,要是一個不好,泄露出去又是天大的麻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