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三個月。
李云就待在仙岳神界與仙岳神尊相互印證無缺神法。
道為本,術為表。
各種各樣的大道化成不同的神術,通過兩人之手打出來,可謂是萬象紛呈,妙不可言。
讓一旁的其他幾位神尊看得也是眉飛色舞,驚喜異常,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稍微一個失神,就會錯過一些玄妙瞬間。
漸漸地。
李云與仙岳神尊也開始為對方的表現感到吃驚了。
因為,同樣是無缺神法,同樣都是三千大道齊備,可兩人的情況卻是截然不同。
李云的先天無極神格中內藏三千大道,最差的都凝練了神皇神格,神帝神格高達2100枚,可以說整體極為穩健,很有一種三千大道齊頭并進的架勢。
然而,仙岳神尊根本不是這樣。
他的神格之中,也是三千大道齊備,卻以山岳大道最強,甚至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直接凝練出了神尊神格,且高達神尊后期。
其余大道,有兩千多種是神帝神格。
余下大約六百多種,卻是從下位神格到神皇神格盡皆有之,參差不齊。
也就是說。
同樣是無缺神法,仙岳神尊的整體戰力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來自于山岳大道,其余大道皆為輔助。
這顯然是不太對頭的。
修煉越精深,掌握的三千大道越精深,越能明白,所謂的三千大道其實是沒有優劣之分的,沒有誰比誰高級。
而三千大道就像是金木水火土鑄就了五行一般,應該是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既是整體,理所當然應該盡可能地讓三千大道處于一種平衡狀態之中,不應該有明顯的側重,否則,就會失衡。
三千大道的整體性無法凸顯出來,威能勢必大大降低。
作為頂級神尊的仙岳神尊不應該不明白這其中的關鍵才對,又為何將自身的三千大道修成這般模樣了?
這樣的三千大道,在李云看來,非要說是無缺神法,真的很勉強。
參差不齊的三千大道,必然會讓仙岳神尊的神格出現許多缺陷,缺陷多了,又哪來的無缺?
難道是為了不斷加深萬古不滅仙岳這份的大奧義?
直到交流加深,仙岳神尊自己吐露出了一些奧秘,李云才真正明白過來,將三千大道修成這般模樣,并非是仙岳神尊本意。
人,或者說是修煉者,對于三千大道終究是有遠近親疏的。
哪怕是神帝,神尊…也不例外。
神帝神尊雖可強行湊齊三千大道,修無缺神法,但因為對三千大道的遠近親疏各自不同,三千大道各自的進程也會逐漸出現變化,強的強,弱的弱,很難真正做到完美并進。
這不是資源的問題,而是自身天賦的局限性。
仙岳神尊的天賦就在于山岳大道,所以他那神格之中以山岳大道為最,其他的大道在山岳大道神格的無形壓制下,就自然而然地淪為了輔助。
這是無奈的事情,但也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