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離冰也沒有避著自己表姐,繼續在微信上打字,回復向坤。
不止楊真兒,現在唐寶娜也湊過來,一人一邊,看著夏離冰在和向坤聊微信。
“……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臨床癥狀……長時間重病后身體痊愈的心理調整……身體分泌各種激素對心理和精神的影響……”楊真兒看得一臉黑線,“你聊這些,‘琦玉老師’也能聊得下去?”
夏離冰看她一眼:“是他主動問的。”
聽到這話,唐寶娜若有所思道:“看來他真是打算做那個醫療信息相關的APP,準備先從心理健康方面入手?不會是要把老夏拉入伙吧?”
……
微微晃蕩的地鐵車廂中,向坤站在靠近車廂連接處的地方,兩手拿著手機在打字,看起來似乎背靠著車廂壁。
但實際上,他的背離車廂壁還有幾毫米的距離,并沒有靠上。
身體的肌肉隨著地鐵的搖晃不斷地進行調整,控制著重心,腳仿佛生了根般粘在車廂地板上,向坤也是在用著一切可能的時間和機會對身體進行訓練。
而且在與夏離冰聊微信的同時,他也在對車廂里的人進行聲音和氣味信息的收集、快速判斷,希望以后這能成為他的本能,到了一個新環境,就會下意識地收集信息進行快速判斷,就像呼吸一樣,而不用他主動地去觀察、思考、再做出判斷。
微信上,他和夏離冰的討論——或者應該說咨詢,已經到了尾聲。
也是今天在箭館的時候,找了機會慢慢搭話,才從患病對心理、精神上的影響作為話題切入,開始和夏離冰探討起來。
雖然他的變異情況和一般的生病并不一樣,但像是癌癥之類,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基因突變、身體變異的結果,從身體變化對心理影響角度,同樣可以慢慢找到可參考的理論或案例。
向坤最后又問了個問題:“之前我在網上看到個節目,有人能夠靠‘心靈感應’,找到別人藏起來的東西,這在心理學或是腦科學的領域,有沒有什么可以用來解釋的依據?”
和之前快速的回復速度相比,這次卻是等待了很長時間才收到消息,他本來以為夏離冰可能會有長篇大論的回復,結果卻是只有一句話:
“這問題不像你會問的。”
呃……向坤摸了摸自己的光頭,一時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知道夏離冰的意思,是說他不像是會問這么“不科學”問題的人。
但他也沒法解釋,總不能說,自己確實遇到了類似對物品“心靈感應”的情況吧。
和夏離冰的討論也讓他想起了之前遇見的李教授,這些深耕自己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對于沒有證據支撐的各種“假設”,都是非常的排斥。
這時候他又收到了唐寶娜的微信,說他們明天要去鄰市騎馬,問他有沒有興趣。
向坤想了一下,給予了肯定的答復。
收起手機后,他想起了今天去箭館的過程。
他自然沒有騙唐寶娜她們,今天確實是第一次摸弓箭。
但現在的他,肌肉的力量、穩定性、控制力、耐力、視力、專注力都極強,在聽箭館的教練講解了一些基本的技術動作,需要注意的事項后,試射了幾箭,熟悉了弓弦的拉力、箭的重量,找準了箭出弦后的軌道落點,立刻就能調整好肌肉,配合搭箭、勾弦、推弓、開弓、靠位、瞄準、撒放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就像苦練多年的老手一般。
可以說,他現在的身體機能,太過適合射箭這項運動了——又或者說,沒什么運動不適合的。
而且向坤覺得,自己能這么快熟悉射箭的技術手法,很快地把握住弓箭的準頭,除了身體機能經過多次的變異進化外,這段時間對大腦處理信息的針對性訓練及變異,同樣是重要原因。
他現在可以快速地記錄和反饋拉弓所需要的力度、瞄準的角度、箭的重量、箭離弦后的軌跡、速度等各種細節的信息、數據,然后再通過控制身體肌肉進行調整,達到最佳效果。
如果是一周之前,即便他的力量、穩定性、耐力和視力同樣很強,也很難在這么短時間內把射術練到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