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去那個縣打獵,就兩條街,連百貨商店都沒有,只有一家供銷社。”
“太窮了!”
“一個縣也才有一個供銷社?”劉海中心態有點破了。
自已兒子在公社,怕不是要天天啃著面窩雜糧啊!
這一點他想錯了!
那邊地廣人稀,日照時間長,但只要勤勞種田,生活真不差!
要是還會打獵,那就更舒服了!
溫飽沒任何問題,就是信息不發達,缺少現代化商品,比如自行車、收音機等。
“老爺子,那邊真這么窮?”
“額,我對這個情況不清楚,你得去問有關部門。”老爺子一個太極推手也是無比絲滑。
他還是知道點情況的,畢竟沒少和自已一部分下屬聯系,也沒少和王老爺子喝酒。
劉海中看向陳鋒。
“差不多吧,新疆也就五六百萬人,這么多城市,分下去,一百多個縣市里面,平均也就五萬人!”
“加上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大城市、兵團駐地,實際一個縣總人口也就一兩萬人,扣除鄉鎮農村人口,那就是城市戶口幾千人。”
“人口少,消費水平自然少。沒有人口,沒有市場,無法攤薄運輸成本。”
1982年,合計也不過1308萬人,平均一個縣市十萬人,城市人口依舊很少。
那種大家想象的一個西北縣,改革開放以后,每天可以消化幾百斤魚、上千斤肉的,純粹是想象!
除非是全縣三分之一的人口都來你這邊買。
“我的兒啊!”
劉海中什么高興心情都沒了,只想找個地方哭一場。
太慘了!
簡直沒法和四九城比啊!
附近的幾個鄉鎮,都有十來萬人呢!
“劉大爺,你別嚎了,你兒子還是好的,起碼帶了媳婦。”王胖子幸災樂禍。
“我跟你說,那邊大半人都打光棍的,一個農場三百人,只有十幾個阿姨!”
“咳咳,可以娶少數民族的,混血兒長得很好看的。”
陳鋒瞪了王胖子一眼。
移民性別失衡問題的確突出。
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共17.5萬人,女性才4萬。
1950年在長沙招了3862名女兵,1951年又招4000人,號稱“八千湘女上天山”。
1952-1954年,16000名山東女性進入新疆,甚至有些喪偶婦女還帶著1190個孩子。
依舊遠遠不夠!
不過后世混血兒這么多,多虧了移民。
這種鼓勵移民的政策,一直到未來不變,各種福利加持。
將來農業機械化,七八十年駐在當地的農戶就是靠著出租自家的土地,過了三十年,一個月租金一兩萬多塊,一年躺著十幾萬租金。
因為他們那時候分下來的土地非常大!
這還是二代分家后的土地!
可以說,移民新疆真不是什么壞事,對比內地的貧困,那邊的生活有魚有肉有菜有麥!
高考有加分(跟隨母族),教育住房有補貼,生活壓力小。
有眼見的,在家里屯上幾百斤的玉石,將來想不發家都難!
每年洪水可都是會把天山玉石沖下來的!
出門去河里撿就行。
“我孫子怎么能娶蠻夷?”
不過,劉海中不懂,他現在只覺得自已的兒子、兒媳婦,還有未來的孫子,也太苦了!
“我要回去寫信,讓他回來!”
“最起碼我孫子一定不能在西北待著,他得在四九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