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在冰墻內部預留通道,使幸存者在冰墻內進行防御,效果是否會更好?
一方面,很大程度加強了冰墻的厚度,應該能達到兩三米以上。
一方面,冰墻除了抵擋螢蝗的圍攻以外,還可以成為幸存者的庇護所,甚至長時間生存在內部。
無論螢蝗在探索時間圍攻,還是在暴風雪期間圍攻,時時刻刻都有人進行防守,防守的舒適度還更好。
唯一的麻煩之處,就在于制造這種冰墻的難度,會提高不少。
包括冰磚的消耗量,也幾乎會翻一倍。
不過,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他還是決定建造這種更加復雜,但是安全性更高的冰墻。
整體的建造方法,也會進行一些調整。
先建造一堵厚兩米的冰墻,然后再在間隔一米的地方,建造一堵厚一米的冰墻。
中間預留出來的面積,幸存者可以待在其中,躲避風雪,并且進行防御。
而兩堵冰墻的上方,再繼續修建厚4米的頂部,使其完全封閉起來。
因為厚度極厚,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直接站在冰墻上方,利用弓箭一類的武器進行防御。
這種冰墻,有些類似于古代的城墻,雖然厚度差了不少,但也是憑借如今的人力物力,已經是能夠達到的最好品質。
其余所有人,全部負責制造冰磚。
而陸深、陸尸兩位三級強者,主要負責冰磚的建造。
陸尸主要負責搬運,陸深則是負責冰墻的構造,以及冰磚與冰磚之間的粘合。
整個流水線工程,非常順暢快速。
至于冰墻的高度,沒有設計得特別高,僅僅只有三米左右。
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冰墻穩固,因為沒有打地基,一旦將城墻建得過高,很有可能會有倒塌的風險。
特別是如今風雪極大,很有可能會被強風吹倒。
而如果建造得過低,螢蝗控制的軀殼很可能跳過去,所以三米左右的高度,反而最為合適。
隨著時間延長,在修建冰墻的過程,其余的12個幸存者團體,也都陸陸續續趕了過來。
平均一個幸存者團體,差不多有十幾名幸存者,這些都是有勞動能力,品質較高的幸存者,能夠參與防守。
其中,原本綠洲營地的隊伍最為龐大,整整有20多人,由兩位天賦覺醒者帶領。
只不過看到人數,陸深還是忍不住皺起眉,問道:“就只有這么點人?一個營地的幸存者數量,應該至少在50人以上吧?”
聞言,綠洲營地的負責人臉色微微變化,最后還是戰戰兢兢開口:“陸先生,實在是因為冰屋還沒建造好,不敢將所有人帶過來。”
“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幸存者,需要留在營地工作,收集木材和食物,否則……根本活不下去。”
陸深神色微動,有些情況他自然知道,包括其他幸存者團體也是一樣,人數其實都不算少。
但是,除了進行防守以外,他們同樣需要收集木材,收集食物,以保持日常的生活開銷。
只是,他知道整個綠洲營,曾有70多人,但是卻只派了20人過來,這顯然是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