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為,盧倫和蔣凝相對比較排外,投靠的勢力進行層層篩選,只挑選了一部分靠譜的,并且實力強大的勢力收攏,所以勢力范圍看起來比較小。
和兩人經過商議后,他們占據的這片區域,命名為「盧河區」。
聚集地正北方向,另外延伸三公里左右,非常靠近城市廢墟的區域,屬于李卓一的領地范圍。
這片區域,整個聚集地內占地面積最廣,幸存者數量也最為龐大,不足達到了2200多人。
一方面,確實是李卓一的實力強大。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圍繞在李卓一身邊的勢力最多。
就目前來看,僅僅是在長老會中,就有五方勢力圍繞在李卓一身邊。
雖然這五個長老會成員的實力,都屬于靠后的存在,遠遠比不上章志明、盧倫等人,但是加起來,著實也算不弱。
而且,整整有六方長老會成員形成的一片領地,綜合實力絕對算得上如今聚集地內,最強大的一伙勢力。
和李卓一簡單商議,這邊區域命名為「寧川區」。
原本,他打算直接取名為「寧州區」,但由于和城市廢墟的名字重合,被陸深拒絕了,因此只能改了一個字。
另外,以黃耿忠為主,外加趙同、張泉杰、劉燁三位長老會成員,也是一方實力極強的勢力。
主要占據了聚集地的東北方向,頂地面積同樣不小,總人數達到1800多人,幾乎不比李卓一差太多。
而且,他們這方勢力發展至此,也少不了章志明的功勞。
最初的時候,四方勢力并沒有明確聚集在一起,只是關系相對比較好。
但是,當黃耿忠和章志明發生矛盾,并且將矛盾擺到明面上,這四方勢力就開始走到一起,并且關系越來越近。
一定程度上,長老閨中有不少勢力,是擔心受到章志明這位會長的壓迫,所以才選擇彼此結盟,形成一個個小團體。
黃耿忠等四方勢力占領的區域,經過協商和討論后,最終確認為「黃澤區」。
目前為止,這四個區,就是如今20個長老會成員中,最強的四個團體。
總共包含了14位長老會成員!
剩余六個長老會成員中,姜鶴山和章志明走的很近,但是領地位置并沒有,確定在一起。
姜鶴山和另外兩位長老會成員,主要在西北方向發展,同樣占據了一塊區域,總人數在800人左右。
這片區域,姜鶴山主動提出取名為「白鶴區」。
除此以外,還有三方長老會成,其中就包含魯衡。
這三方勢力相對比較低調,也沒有拉幫結派,都是在聚集地內占據一塊去,獨自發展壯大。
因此,也就沒必要再單獨劃分一個區域,直接將他們三人劃分到各自靠近的區即可。
從各方勢力聚集的位置,就能明顯看出來,大家主要往南北兩個方向發展。
北面有城市廢墟,存在大量生存資源,非常適合初期發展,自然會有人聚集在那里。
南面靠近「南嶺山脈」,同樣存在極其龐大的資源。
特別是發現「紫紋礦」等重要資源,前往「南嶺山脈」探索的事例就越來越多。
反倒是聚集地東南兩個方向,勢力數量相對較少,甚至連一個區都沒有形成,相對而言,也比較空曠。
所以,如今東原城聚集地的整體形成,大致呈現往南北蔓延的長條型。
而中央區域,也就是整個聚集地最核心的商業區,其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