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植物、礦石等信息全部錄入其中,當他們利用手機掃描時,就能知道這些物品的信息。不過這一點比較雞肋,畢竟一旦離開避難所范圍,就沒有這個效果。”
“還有……”
葉軒陸陸續續介紹了大量想法。
包括游戲、網站、人工智能輔助、戰斗意識培養的a、野外生存知識a、公共交談論壇、全民身份認證、網絡交易平臺……
所有能夠想到,都可以利用精神網絡實現。
缺陷還是一樣,那就是這一切的效果,只能在子計算機的覆蓋范圍內使用。
一旦離開,那就斷網了!
但即使如此,效果也足夠逆天,恐怕憑借官方聚集地的科技,也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
陸深仔細考慮后,全力支持信息網絡的鋪設,以及手機的制造。
目前來看,只需要制作最為簡單的手機,對功能的需求幾乎沒有,所以制作過程相對簡單。
但也受限于各樣技術,所以實際制作的成品,體型比預想中大了不少,大概有平板大小,并且重量有30多斤。
陸深為了制造這種手機,花費了將近10天時間,看到成品的那一刻,只覺得天都塌。
這比電腦都重的手機,想要隨身攜帶簡直不可能,且這還是最為簡單緊湊,沒有添加任何其他物品的手機。
不得不說,如今科技技術的硬水平,比起用了幾千年發展的人類文明,終究還是差了一些。
他也四處搜集制作手機的原理,希望能夠憑借這些技術,制作出小巧的手機。
但實際效果并不好。
最重要的,還是某些細微的物質和材料,根本無法在如今的自然界找到,只能利用其他物品取代。
換做是其他勢力,大概率連手機的芯片、框架都無法制作出來。
也就是陸深能力特殊,甭管多么細小的芯片,都能夠強行利用精神力制造出來。
最后的成品,陸深沒有進行批量制造,而是重新交還給葉軒,讓他進行二次精簡。
最后經過數十次的模擬迭代后,也總算略微精簡了一些,使手機的重量維持在15斤左右,大小依舊類似于平板。
用葉軒的話說,這已經到達極限。
在部分合金材料、特殊塑料沒有制作出來時,只能達到如此程度。
陸深也無奈,只好著手開始布置生產線,準備大量制作這種手機。
有總比沒有好,反正也只能在避難所內部使用,不管是隨身攜帶,還是放在家里,都能發揮不錯的效果。
花費半個月時間,他總算將生產線勉強布置完成,緩慢開始投入使用。
正當他計劃著,讓整個避難所進入現代化社會時,前線的意外情況,打斷了他的計劃。
他不得不將信息化布置的事情,轉交到陳教授手中,自已則是匆匆忙忙返回第六區!
宜陵城腐尸群,似乎動真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