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戰車,則是改名為機械戰車b。
這兩款機械戰車,依舊會繼續制造量產,盡可能維持在50輛以上。
當達成一定規模,并且利用子計算機進行大范圍掌控時,機械戰車就能在戰場上,發出極其恐怖的戰斗力!
這可相當于50位四級強者啊!
而且還是機動性和靈活性極高的四級強者!
只要不是對付某些特殊天賦覺醒者,機械戰車都能夠與之對抗,甚至占據上風。
唯一需要考慮的,或者說限制機械戰車數量擴張的因素,就是保養費用。
這種大型機械戰車,平日里經常需要保養,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能夠供養50輛機械戰車,已經是非常不容易,對聚集地的消耗很大。
如果再繼續擴張,那壓力就太大了!
以這兩種機械戰車為基礎,陸深打算再設計改造一些其他戰車類型,以應對各種環境。
他也將自身精神力,接入到【精神源計算機】,和葉軒一起研究。
第一款,陸深率先提出一種設想——機械摩托!
以速度、靈活性、便捷性為優勢,保留其強大動能的同時,減少其載客數量,多為單人使用,最多可攜帶一人。
最重要的特性,就是速度!
尋常的機械戰車,雖然速度不弱,但也就勉強達到時速60公里。
因為機械戰車ab重量實在太大,每一個都重達十幾噸,就算動能再強,扛不住這重量啊!
但是,機械摩托的重量,可以減輕到幾百斤,在維持不弱的動力情況下,速度大概率能超過時速120公里,甚至更高!
再考慮到其他兩個因素!
一方面,機械戰車的飛行方式,本就是偏懸浮,這更有助于提升速度,也可以減輕環境地勢的因素影響。
另一方面,這是在末日環境下,到處都是成片成片的雪原,根本不會發生堵車的情況。
所以,速度優勢可以完美體現。
在設計方面,陸深和葉軒,分析原有機械戰車的原理,然后又結合了摩托車的各類信息,讓系統自行進行模擬。
在24小時內,就給出了上百份圖紙。
但是經過第一輪篩選后,就去除了90%。
只留下12張,綜合性能較高,優勢明顯,且毛病較少的機械摩托。
并沒有直接制造,而是在精神網絡中模擬制造,然后再將這12臺模擬出的機械摩托,再次放到模擬出的環境中進行嘗試。
這時候,很多理論上無法排除的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再次進行排除后,最終只留下四張圖紙。
最后,根據實驗時顯現出的信息,再次對這四張圖紙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改造。
長達三天之后,才最終得出一張最為合理的圖紙。
只是看到這張圖紙時,陸深和葉軒都愣了一下。
很多常規車型,較為保守、自于地球摩托車模樣的圖紙,居然全都被淘汰。
而最后留下來的車型,極具現代化,并且模樣也非常特殊。
整體呈現流線型,極具現代化氣息,纖細卻又不缺乏力量感。
躺臥式駕駛,駕駛室上方覆蓋半透明單向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