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像一篇老少皆宜的童話故事,里面有很多荒誕或者可以稱之為夢幻的情節,比如小男主因為擁有超高智商,學習到了經濟知識,跟爺爺偷偷地賺了很多錢。
不僅能幫爺爺擁有一架真的飛機,還能幫父親買下公司,這些都是標準的爽片情節。
而它之所以不是爽片,因為這些東西不過是細枝末節,不會著墨太多,核心的東西并沒有丟。
這部片子講述的是一個天才的故事,而它之所以能夠讓普通人產生共鳴,是因為男主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也正是無數普通人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的。
只不過男主是天才,所以整個過程以及男主的反抗方式,都是特別的,具有戲劇性的。
周彥想要把它改成短片,并且還要加點東西。
影片里面,男主彈奏的都是經典曲目,像是李斯特的《鐘》,肖邦的《激流》,莫扎特的《輪旋曲》還有拉威爾的《小丑晨歌》等等。
但是周彥認為小男主天賦超高,并且很早地經歷“叛逆期”,那就不能一直都彈這些經典曲目,影片里面還需要出現一些稍稍不同而且是他原創的曲目。
周彥準備再從其他地方借幾首曲子到這部短片里面。
他想的很清楚,音樂想要讓更多人聽到,電影是一個非常好的傳播途徑。
現在他寫的那些曲子,如果沒有視頻幫助傳播,是很難推廣出去的。
在《想飛的鋼琴少年》里面凸顯原創曲目,也是周彥想要宣傳自己。
不過寫劇本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別是里面需要大量改動的時候,這幾天周彥就在研究滑翔傘。
電影中男主的爺爺夢想成為飛行員,而“飛翔”這個元素對電影來說非常重要,人類對飛翔的渴望可以說是刻在基因里面的,所以周彥并不想拋棄這個元素。
但是在國內,想要玩飛機恐怕不現實。
就算能玩,周彥拍個短片,也沒這個預算。
<divclass="contentadv">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就想著用滑翔傘運動來代替,排場是差了點,但不也同樣是上上天嘛。
真不行的話,等以后片子獲獎了,可以學《爆裂鼓手》,拉一拉投資,把短片再擴成長片,那時候再看有沒有可能用真飛機來拍攝。
只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當下他要解決劇本的事情。
回到宿舍,周彥坐在椅子上,一直寫到傍晚,出去吃了個晚飯之后回來又寫。
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電影節十月份就要截止投稿,他要加快速度,早點把劇本給寫出來才行。
等到劇本確定之后,后面還有一大堆工作,譜曲、拍攝、剪輯……只有兩個多月,即便只是一部短片,時間也是非常緊的。
一直寫到半夜一點半,賈國屏在床上都已經呼完“拉三”外加一首“普二”了,周彥才放下筆上床睡覺。
第二天早上,周彥醒來之后,拿起床頭的手表一看,竟然已經八點多了。
隨后他又拿起尋呼機看了看,驚訝這玩意今天早上竟然沒有響。
自從他把傳呼號給了周清他們之后,每天早上必然會收到晨起的問候。
未必是周清發來的,還有其他幾個弟弟妹妹,他們會在“三哥早上好”后面加上自己的名字。
周彥都懷疑,這幾個家伙是不是排了個值班表。
這一連好些天早晨都收到傳呼,今天忽然沒有收到,周彥心里反而空落落的,他甚至有點想這些弟弟妹妹了。
如果短片拍完之后就回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