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張健亞他們上車走了之后,周彥縮著脖子往家走。
三月份的燕京,晚上很冷,他又剛剛喝過酒,被冷風這么一吹,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當時在給《三毛從軍記》配樂的時候,周彥就特別注意三毛他們讓牛沖鋒的那一段,后來想來想去,決定把《覺醒》配在這段上面。
《覺醒》的原名應該叫《阿綱覺醒》,出自霓虹的動畫片《家庭教師》,是一首非常熱血的曲子。
除了這兩首曲子之外,其他地方的配樂,周彥決定沿用之前的配曲思路,大量采樣古典曲目。
另外,還有一段周彥也在考慮。
師長送葬的那一段,用的曲子是《百鳥朝鳳》,而大部分情況下,《百鳥朝鳳》這首曲子都是用在紅事上面的,這是想要利用這種反差來體現詼諧感,跟周彥把《覺醒》放在牛奔那里是一個意思。
這一段,周彥在考慮,是要繼續用《百鳥朝鳳》,還是再借一首曲子過來。
不管是用《百鳥朝鳳》還是再借一首曲子,思路肯定都不會變,主打的還是一個反差。
但是兩種選擇各有優劣,用老曲子觀眾印象深刻,有既定符號。
什么叫既定符號,就是觀眾一聽到這個曲子,也不需要他們有什么音樂鑒賞能力,反正他們經常在喜事上聽到這首曲子,所以即便不知道這首曲子叫什么,也能聯想到歡慶的場面。
但是老曲子缺乏新鮮感,對觀眾的吸引力要差一點。
新曲子有新鮮感,但如果弄得不好,觀眾體會不到其中的情緒,就容易崩。
不過這事暫時不急,可以等到后續電影拍差不多了再說也行。
回到家,周彥又給飯館打了個電話,讓他們過來收拾餐具,等到都收拾完了之后,周彥也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彥還在睡夢當中,就聽到外面有人敲門。
他披著被子打著呵欠走出屋,問道,“誰呀?”
“周指導,是我。”張健亞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周彥撓了撓頭,“張導啊,你這么早就過來了?”
“給你帶了早飯。”張健亞笑道。
我更想睡覺啊……周彥暗暗嘀咕,隨后還是去給張健亞開門。
進門之后,張健亞將打包的早餐遞給周彥。
周彥原本以為就是包子油條之類的東西,但是拎到手里,卻感覺沉甸甸的。
等他打開一看,整個人都傻眼了,張健亞竟然給他帶了一份炒肝。
周彥忍不住揉了揉眉毛,誰家好人早上吃炒肝啊……
來了燕京之后,周彥最接受不了的兩個早餐,一個是豆汁,另一個是炒肝。
其實炒肝味道不差,但是周彥覺得,這玩意真不該是早上吃。
炒肝實物跟它名字干系不大,很多人以為炒肝就是炒的豬肝,事實上,它既不是炒的也不是豬肝,而是豬大腸跟淀粉做出來的渣糊,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主料是大腸的“胡辣湯”。
在燕京,不少人早上都吃這玩意,也不用筷子,端著碗順著碗沿吸溜。
那才叫一個地道!
張健亞看周彥發愣,笑道,“周指導,你趁熱吃,炒肝涼了就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