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接了《三毛從軍記》配樂指導這事,張有安當然是知道的,只不過他沒有想到這么快配樂已經寫出來兩首,畢竟周彥才剛剛給《戲夢人生》和《青蛇》各寫完一首曲子。
“剛寫出來沒多久。”周彥笑了笑,“我早上才給張健亞錄了一版。”
“張健亞……是《三毛從軍記》的導演?”張有安問道。
“嗯,他有事來燕京,昨晚一起吃的飯。”
張有安點點頭,又問,“方便給我聽聽那兩首曲子么?”
“沒問題,正好我也再錄一版出來。”
周彥又跑去拿來隨身聽跟小提琴,給張有安把《覺醒》跟《三毛》演奏了一遍。
聽完周彥的演奏,張有安沉默起來。
此時的張有安看起來表面很平靜,但是內心卻已經波濤洶涌。
沒有接這個活之前,張有安就對周彥有些了解,畢竟湯臣合作的導演就那么幾個,而周彥又是最年輕的一個。
張有安看過周彥的《想飛的鋼琴少年》,因為他之前在唱片業干過挺長時間,所以當時電影里面的幾首曲子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不過那時候張有安也沒多想,就覺得周彥是個會拍戲的音樂學院學生,公司跟周彥合作,也是看中了周彥在拍電影方面的潛力。
這次徐風告訴他,讓他來接手周彥的業務,他才認真地去了解了周彥。
了解之后,張有安才發現,周彥在音樂方面的才華實在驚人。
前天他第一次看《故宮:記憶》宣傳片,整個人直接靈魂出竅,驚喜得無以復加,那時候他就意識到,周彥身上藏著巨大的寶藏。
而今天,張有安又發現,他對周彥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周彥的才華根本不止他之前看到的。
認識到這一點,張有安既感到驚喜,卻又有壓力。
驚喜的是他撿到寶了,周彥即便不會拍戲,單單是音樂方面的才華,就已經足夠驚人,但這個寶實在太奪目,他又擔心自己會浪費周彥的才華。
沉默了一會兒,張有安開口道,“這兩首曲子要不要緩一緩?放到后面的音樂專輯里面,一張專輯里面,優秀的曲子太多,我擔心浪費。”
聽張有安擔心浪費,周彥笑道,“我覺得還是不要緩了,不然以后其他曲子沒地方放。”
饒是張有安心思沉穩,聽到周彥這話,也是微微一愣。
雖然周彥說得很平淡,但是這話是非常狂的,言外之意就是,他曲子多得很,專輯制作速度都不一定趕得上他寫曲子的速度。
不過張有安轉念一想,也對,這張專輯發完之后,就可以馬不停蹄地給周彥策劃《故宮》專輯了。
后續如果周彥再寫幾首古風曲子,又可以跟《頌蓮》以及《夜鶯》放在一起做一張笛子專輯,或者古風專輯。
“行,我明白了,那就把《天堂回信》、《想飛的鋼琴少年》以及《三毛從軍記》這三部電影的配樂放到一起,做成一張專輯。”說完之后,張有安笑了起來,“說起來,這三部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主角都是孩子。”
周彥笑著點頭,這確實挺巧的。
張有安在本子上將這三部電影記下來,然后又問周彥要了里面所有原創曲子的譜子。
如果要制作專輯,除了《想飛的鋼琴少年》里面的三首曲子,其他曲子全部都要重新錄制。
《三毛從軍記》這兩首都是粗樣就不說了,《天堂回信》里面的那些曲子,受限于制作成本,當時音樂錄制的也不是特別理想,想要品質高,之前的版本肯定是不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