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城離蘇市距離幾十公里,開車一個小時就能到,完全能夠做到開車兩頭跑。
魏綜萬對三國劇組也不是特別了解,從他這里也得不到太多消息,周彥跟他聊了幾句,拍攝又開始了。
……
周彥在《三毛從軍記》的片場只待了兩天,卻經歷了一場大夜。
所謂大夜,就是拍一夜。
不過雖然是大夜,拍攝起來倒是也不太苦,因為拍的是“上滬名媛名票勞軍義演”這場戲。
周彥也客串了一個大頭兵,就在三毛他們旁邊。
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振臂歡呼,這都不要演,因為現場的表演確實很好看。
那些名媛們個個漂亮,而且都穿著短褲、抹胸,露出肚皮和大腿,還穿了網襪,在臺上跳著各種帶著挑逗性的舞蹈。
壓根不要張健亞說,演大頭兵的這些人,都主動地為表演叫好。
不過名媛下去之后,名票上來唱戲,氣氛完全不同了,大家也都叫好鼓掌,但是很顯然,他們的叫好不如剛才看美女們露大腿跳舞更真情實意。
這場戲最累的應該就是那些跳舞的姑娘們了,光是彩排就排了七八遍。
這戲白天還不能彩排,因為光線對不上,必須要等到晚上光線暗下來之后才能開始排。
夜戲本來就難拍,因為光線非常難搞,一開始的幾次排練,全都在調整舞臺的光線。
等到這場戲拍完,天已經蒙蒙亮了。
吃過早飯,周彥沒有去休息,而是跑去跟張健亞辭行,送片員要回上滬,他正好跟著一起,省得后面還要找其他車。
聽到周彥要走,張健亞也沒有挽留,他知道周彥這段時間很忙,能來片場待兩天,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送周彥上車的路上,張健亞笑道,“還辛苦你跟我們熬了一個大夜,路上讓小沈開緩一點,你多睡會兒。”
“倒不如快點,我去上滬休息。”周彥笑了笑,又由衷地感慨,“這兩天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啊。”
很多人在拍攝喜劇的時候,過于注重語言和故事情節,喜歡用“段子”來取樂觀眾,卻忽略了鏡頭語言本身。
而張健亞顯然就是用鏡頭語言來體現詼諧的個中高手,他的那些鏡頭根本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連貫的故事,就能讓觀眾笑出來。
其中有很多小細節,周彥之前在看電影的時候察覺不到,但是現場參與拍攝的時候,卻能有所體會。
比如昨晚的那場戲,名媛出來跳舞的時候,湖面上什么都沒有,但是到了名票出來的時候,就出現了霧氣騰騰的干冰。
干冰倒也不是很多,就那么一點點,卻讓這兩個舞臺有了巨大的變化。
很多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恐怕都不會注意到這點變化,但這就是導演的思考。
每個鏡頭,里面出現的每一個道具,每一個人,都不是隨意出現的,而是經過導演的精心安排。
可能有的人會說,既然普通觀眾都察覺不到,那安排了用處也不大啊。
但優秀的電影,就是這些細節取勝。當你看一部電影,每看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東西,那就說明這部電影成功了。
再者,普通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雖然他們不能明顯地察覺到這點細節上的變化,但還是能夠隱隱約約感知到的。
有些鏡頭說不出哪里好,但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張健亞也注意到了,周彥來這兩天,對現場的拍攝非常關注,他甚至感覺周彥是來偷師的。
當然,即便周彥是來偷師的,張健亞也非常歡迎,這一行,大家都是互相學習,平時他跟周彥聊天,也會問周彥一些配樂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