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錄制時間是下午,但是后面播出是在晚上,所以錄制的時候也說是晚上。
“邁入九零年代后,好像關于小孩子的教育問題,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感到頭疼……最近剛剛在國際上獲得大獎的電影……”
這個節目引出《想飛的鋼琴少年》的切入點,是家庭教育,這個點雖然不是那么好,但也算是切題。
等到“引子”說完之后,主持人笑道,“今天我們也有幸請到了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的制片人侯嘯賢先生,以及導演周彥先生。”
現場的觀眾非常配合地鼓起掌,歡迎周彥跟侯嘯賢。
隨后侯嘯賢跟周彥就對著鏡頭擺擺手,打了個招呼,隨后又對著現場的觀眾們打了聲招呼。
“大家好,我是侯嘯賢。”
“大家好,我是周彥。”
介紹完畢之后,主持人笑著說道,“臺島的觀眾應該對侯嘯賢先生比較熟悉,侯先生是臺島本地人,他之前拍攝的《悲情城市》、《在那河畔青青》等一系列影片,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悲情城市》更是拿到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金獅獎。”
隨后主持人又說起周彥,“周彥導演是大陸人,也是第一次來到臺島,雖然《想飛的鋼琴少年》是他第一部執導的長片,但在此之前,他的處女作短片《蟻蛉》就獲得了庫爾塔國際電影節的一等獎,還參與過《大紅燈籠高高掛》以及《霸王別姬》的制作。”
主持人說的這個介紹詞玩了個花樣,只說周彥參與過《大紅燈籠高高掛》和《霸王別姬》的制作,卻沒說他參與的是配樂。
不了解情況的觀眾看到這段,肯定以為周彥是以副導演之類的身份參與的這兩部電影。
簡單地介紹完兩人之后,主持人拋出了第一個問題,“我想觀眾一定很想知道,兩位是怎么認識的,二位能給大家說一說么?”
侯嘯賢拿起話筒,笑著說道,“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吧,剛才主持人也提到,周彥參與過《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制作,而我又是那部電影的制作人之一,所以很顯然,我們是在《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片場認識的。我記得那一次坐車去片場,因為我比較暈車,一路上都不太舒服,就在快要到喬家大院的時候,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笛聲……”
將兩人第一次見面的經過說了一遍之后,侯嘯賢最后又笑著說道,“也是一件很有緣分的事情,那首曲子是周彥第一次在外面吹奏,正好被我碰到,我也就十分有幸地給這首曲子命名了。”
主持人做出驚訝的表情,“哇,這簡直是電視劇里面才會有的場景。”
她這個表情當然是演出來的,周彥跟侯嘯賢怎么認識的,她之前就知道。
但是現場其他觀眾的驚訝表情可不是假的,他們原本以為周彥就是個導演,沒想到還會作曲、吹笛子。
“那首曲子叫什么名字?”主持人問道。
“頌蓮。”侯嘯賢笑了笑,“后來也被用在電影里面,陳飛浦吹笛子那段。”
“周導能給我們現場演示一下那首《頌蓮》么?”
這個環節是安排好的,之前洪曉峰已經跟周彥溝通過了。
周彥笑著點頭,問道,“你們有笛子么?”
他當然知道現場有笛子,不過按照臺本,他必須問出這一句,這樣才能讓觀眾感覺這一段不是提前設計好的。
很快,笛子就被送了過來。
這笛子材質一般,不過是一把新笛子,送過來的時候,也已經貼好了笛膜。
周彥拿起笛子開始吹奏《頌蓮》,結束之后,自然是獲得滿堂喝彩。
雖然現場懂音樂的人不多,但曲子好聽就是好聽,而且周彥長得好看,也給曲子加分了。
等到周彥吹完笛子之后,主持人先是不停地夸贊,然后順勢把話題引到了《想飛的鋼琴少年》上面。
“周導,據我了解,《想飛的鋼琴少年》這部電影,也是跟音樂很有關系的,這里面有很多彈鋼琴的畫面……”
緊接著,主持人又引出了電影里面周彥原創的那幾首曲子。
之后,他們又弄來一架鋼琴,周彥現場演奏了《竊喜》跟《重逢》這兩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