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的這場戲不算復雜,雖然現場人多,但主要就看葛優、張國榮他們幾個的表現。
當然,周彥的位置比較靠前,還跟鞏莉靠的近,所以也不能放松,一直要集中精力。
中間休息的時候,周彥掏出筆記本開始做記錄,陳愷歌跑過來說道,“周指導,一會再開始拍攝的時候,你就像現在這樣寫寫畫畫就行。”
周彥抬頭笑道:“怎么著,我這個龍套還有設計啊。”
“嗐,也不叫設計,你在后面寫寫畫畫,挺有感覺的,再瞧瞧你這樣子,就不像是普通人,也算給觀眾一點遐想吧。”
周彥點點頭,“那行。”
之后的拍攝里面,周彥也不用裝腔作勢,就正常做記錄就行。
這對周彥來說也是省事,等到拍攝結束,他今天的記錄工作也一并完成了。
他今天的記錄,主要內容都是現場的鏡頭安排以及演員的表現,不得不說,葛悠他們的表現確實很好,非常值得周彥學習。
等到戲結束之后,周彥正在跟鞏莉說話,之前那個攝影師跑到他跟前,不停地道歉。
“周指導,實在不好意思,我這兩天剛來。”
“您千萬不要怪罪。”
雖然周彥說了沒關系,但是攝影師還是道了半天的歉,還說要請周彥吃飯。
看他這樣子,周彥也很感慨,不管什么時候,圈子里面都是這么現實,這種看人下菜碟,前倨后恭的人都有很多。
……
之后一個禮拜,周彥每天都會去《霸王別姬》片場,有時候只是去看一眼就走,有時候則會待上半天。
剩余的時間,要么去帶著于然他們排練,要么就去電視制作中心找李一丁討論《三國》配樂。
兩人在配器方面的想法有些不一樣,李一丁之前的想法是,多用民族樂器,但是現在聽到周彥的幾首配樂,想法也有點變化。
民族樂器來配,優點很突出,缺點也很明顯,很多時候限制太多,一些配樂總感覺差了口氣,而且同質化太嚴重了。
現在李一丁的想法是,他們兩人的配器風格好好融合一下,盡量在不丟失民族主色調的前提,能夠更加前沿一點。
這就跟《霸王別姬》的配樂思路有點像了,雖然電影跟京劇有關,但是趙季平跟周彥卻融合了西洋樂來給電影寫配樂,這種拿來主義,會讓電影的配樂歷久彌新。
一個禮拜后,周彥剛剛從制作中心出來,就收到了華楊的消息。
內容還是老樣子。
“何時回家華楊”
周彥看完了消息,準備回家之后再給華楊回電,但是等他回到家的時候,卻發現華楊已經等在他家門口。
看到華楊,周彥意外道:“你是有什么急事?”
華楊卻舉了舉手里的信,“又來給你送讀者的信了。”
一看到信,周彥就明白了,華楊是來催稿的。
這段時間,華楊一直沒聯系他,他都快忘了稿子的事,沒想到華楊又來了。
帶著華楊進了屋里,沒等到華楊開口,周彥就去書房拿了一份稿子給華楊。
華楊眼睛一亮,接過稿子一看,只見稿子抬頭寫著標題——樹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