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呂布戰敗,沖出三人組的包圍圈逃回虎牢關,聯軍在劉備的率先沖鋒下,迅速的起兵進攻虎牢。
如果沒有差錯的話,聯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攻破虎牢關。
虎牢關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城關,而是城墻堅固,物資充裕,防線不長的大型防御建筑,憑借十萬守軍是足以守住虎牢的。
即便聯軍擁有近五十萬的大軍,也不可能一次性的投入到攻城戰中,因為場地就這么大,施展不開。
即便是虎牢守軍因為呂布的戰敗而士氣低落,但是董卓和李儒都在這里的話,士氣即便是再低落又能低到哪里去呢。
守軍奮力防守的情況下,聯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攻下虎牢,進入長時間的僵持階段。
隨著時間的推移,聯軍的士卒素質根本就比不上董卓軍士卒。
再加上雙方經驗的差距,兩軍之間的戰損比就會隨著時間而拉大,屆時虎牢守軍的士氣也會回升。
至于混在士卒當中的猛將,在李儒看來這不就是來送的嗎。
雙方近六十萬軍隊所產生的云氣早就接合在了一起,可以直接將猛將的實力壓制在一定程度,即便是強如呂布也得要飲恨在士兵的圍剿下。
所以在李儒看來,即便是呂布敗了,那也不礙事,只要是人那就會有被擊敗的一天。
所以他從不會將戰爭的勝利寄托在武將的個人武力上,而是喜歡依靠用自己的能力所打造出來的戰爭集團。
戰爭從來就不是個體的戰斗,而是無數個個體相互聯合起來的戰爭。
而西涼軍就是李儒一手打造出來的用來撕裂世家所定制的規則的戰爭集團。
只要虎牢關的最高軍事長官還站在士兵們看得見的地方,即使士氣再怎么跌落,也不可能跌破下限,依舊可以頑強的站在自己的戰斗崗位上。
可惜差錯就是現在的董卓就連站在這里,讓士兵們看見的勇氣都沒有了。
董卓不明白,為什么聯軍的士兵只要有一個沖上城墻,鐵定是往自己這邊沖過來,一副必殺自己的模樣。
看見聯軍士兵沖向自己的猙獰面孔,董卓面如土色的直接推開了拉住自己的李儒,就頭也不回的下了虎牢關,徒留面色征然的李儒倒在地上。
但是李儒并沒有躺在地上思考董卓為什么會變成這樣,而是快速的站起來,因為西涼的士兵們還需要他的站在這里。
對,不需要李儒做什么,只要李儒還站在這里,西涼士兵們就不會讓他出現意外,因為這是讓他們吃飽飯的軍師啊。
李儒同樣相信著這些西涼士兵,當初他選擇涼州,不就是因為這里幾乎沒有被世家污染過嗎。
只是讓這些西涼士兵們可以吃飽飯,并且還從不克扣賞賜,這就足夠了,當兵賣命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所以只要李儒站在這里,就沒有一個西涼士兵會讓他死在這里,他相信手底下的西涼士兵們絕對可以保護好他。
在這個意志可以扭曲現實的世界,奇跡的意志是真的可以創造奇跡的啊。
洛陽繁花迷人眼,欲使英雄落經年。惜哉,曾經的董卓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啊。